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01.12
【期号】= 524
【标题】= 稳住耕海牧渔人——红光新村发展渔业生产述评之四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松 王圣锋
【专栏】=
【正文】=
 

稳住耕海牧渔人——红光新村发展渔业生产述评之四

张松 王圣锋  (1993.01.12)

   稳住耕海牧渔人
    ——红光新村发展渔业生产述评之四
    本报记者 张松 王圣锋
    当年,红光人“一条小船载全家,四处飘泊打鱼虾”。如今,在
永丰河入海口,他们建起了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四合院,生产基地也已
见雏形。
    孰不知,垦利县为了这里的建设费尽了心机,多少次考察,多少
次论证,终于形成了共识:红光紧靠永丰河入海口,距莱州湾渔场较
近,具有迅速形成渔业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而且能配套建设生活基
地,吸引更多的渔民来此定居。1991年,红光人集资10多万元,加上
市县支援的部分资金,修通了渔村与市县的通道。紧接着,又通上了
电。去年底又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水、电、路、讯四通。更为可喜的
是,红光新村已按规划建成了413套高标准住房,定居人口发展到420
口人,村内有我市第一所渔民小学、商店、饭店、造船厂、网具厂和
冷藏厂。
    然而,细细算来,我市长达350公里的海岸线上,能有多少像红
光这样的渔村呢?游兵散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生产能力不强,生
活没有稳固的基地,应当是大部分渔业生产单位的真实写照。这不能
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开发海洋资源,稳住和发展渔民队伍是当务
之急。“一港一村”的红光模式,是值得各地仿效的。在出入海方便
的地方,建起渔港码头,配套建设渔民的永久居住地,并辅以必要的
学习、生活、娱乐设施,不仅稳住现有的渔民,而且能吸引来更多的
渔民加入到耕海牧渔的行列中去。因此,沿海岸线规划和建设渔港、
渔村应当郑重地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如果是这样,350公
里的海岸线上将会出现三十、五十个“红光式”的渔业生产基地,我
市的海洋经济也会出现新的飞跃。
(附图片)
    这些渔家大嫂们不愿闲着,不少人饲养起家禽来。她们说,既要
会挣大钱,也得会赚小钱,添巴点总比闲着好。 (徐兆鹏 摄)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