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03.18
【期号】= 553
【标题】= 诗歌现象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郝永勃
【专栏】=
【正文】=
 

诗歌现象

郝永勃  (1993.03.18)

   诗歌现象
  随笔
    郝永勃
    整个身心都被诗歌占据,被诗歌拥有。除了诗歌,一切都是虚妄
的。我就是诗,诗就是我。那种时辰,一个句子便如一只火把,点燃
和照亮了贫乏的岁月,诗神驱赶着精神的车轮,向前奔驰。
    一气呵成的快感,受之于心灵的自然而然,什么都不为了,自给
自足的写作是多么充实,而这一切都变得遥远了。
    有多久了,一直在想一种诗歌的现象,为什么诗写得越少,对诗
就越挑剔,感受也越深。诗歌是庸俗之外,最高尚的情怀;也是鄙俗
物质的侵蚀下的最后一片圣土。当汪国真那种浅显的文字流行的时候
,我们肯定埋没和失去了什么。
    年龄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代沟隔开了诗与诗人的距离?谁
能一生做一个真正的诗人?用良知和灵魂建构诗歌的世界。
    那里生长着温柔和善良的果实,用以报答诗人们辛勤的劳作,让
朴素的心境,获得慰藉。那里永远没有政客与奸商的位置,只有平等
、自由和博爱。那里人人都懂得尊重艺术,都渴望留下比生命更持久
的东西。
    在一个难以抒情的时代,诗歌一次又一次被冲击,之前是战乱,
之后是斗争,再之后是经济。诗歌在接受检验,是强化,还是消弱?
谁能给予明确答复?
    我假想着诗歌的淘汰与循环。一代人又一代人,延续与播撒着什
么?
    二十八岁之前,遍地都是诗人,处在黄金时代的他们充满激情,
一副爱、幻想和创造的面孔,日记是情感的家园,边耕边收,更多是
写给自己、亲友和爱人,诗是表达与抒情的方式和借口。
    二十八岁之后,活得渐渐务实了。诗歌无法改变你的处境,也不
能替代你赢得芳心。她仅仅丰富了你的灵魂,给你更多独处的时间,
让你思想着苦闷的象征。
    我认识一种人,他们过去写过诗,后来不仅不写了,连诗也不读
了,而且,反过来贬低诗。为什么?诗歌又能伤害什么?是的,不读
诗无以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没有诗歌的国土,必将是沦丧的国土
;没有诗人的地域,肯定是贫贱的地域。诗歌贯穿于一切真正艺术的
精髓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诗歌。
    四十不惑之后,诗意更少了。活得太明白,看得太透了,便相对
失去了很多情怀,而且,这样的年龄,一个正常的人,必须要对父母
子女负责,要尽义务,要不断分心。所以,除了极少数诗歌的天才,
更多的便是一些在重复自己,也重复别人的匠人。
    再之后呢,容易变色与染色的人,没有本色,而诗歌是最本色的
晶体。诗歌在空旷的自然中舞蹈与歌唱:生命是唯一的命题。
    真正的诗歌比黄金和钻石更有质量,流传更广,它在纯正的心灵
里生根、开花和结果,比诗人的名字存在得更加久远。
    (作者为省作协会员 青年诗人)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