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10.07
【期号】= 640
【标题】= 神圣的使命 闪光的足迹——东营市人大十年工作回顾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刘怿
【专栏】=
【正文】=
 

神圣的使命 闪光的足迹——东营市人大十年工作回顾

刘怿  (1993.10.07)

   神圣的使命 闪光的足迹
    ——东营市人大十年工作回顾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怿
    黄河象一条巨龙,横空出世,奔腾咆哮,泥沙俱下,一泻千里。
其尾在渤海之滨摇来摆去,摆出一个广阔无垠的三角洲。
    八千多平方公里的茫茫大地,呼唤着经济的腾飞,也呼唤着人民
政权建设的不断加强。
    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东营市。1984年4月26日,隆重
召开了东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地选举产生了东
营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东营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
了东营市人民政府、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东营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载寒暑,十度
春秋。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东营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
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积极推进东
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东营市各条战线、各项工作,都蕴含着人
大及其常委会的意志和智慧,凝聚着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心血和
汗水。她以自身的努力和辉煌的业绩,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人民
政府的巍巍丰碑。
    围绕经济建设审议决定重大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职责。十年来
,先后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汇报179次,作出决议、决定85个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事关全市经济
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多次听取汇报,进行视察调查,强化监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市人大常委会把促进农业发展摆在经济
工作的首位。仅1988年以来,就先后19次听取审议市政府有关农业发
展情况的汇报,组织委员和代表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高产高效农
业等问题进行了9次大型视察调查,并作出了《关于大力加强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的决议》。督促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
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1992年全市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得大
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0多万吨。今年农业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夏粮
总产42.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受到省里的表彰。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怎样使我市工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
中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重视和关心的问题。我市
工业门类少,基础薄弱,不少企业效益低,特别是一些市属工业企业
亏损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市政府关于工业生
产和贯彻《企业法》的情况汇报。1991年7月和1992年5月,又先后组
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深入到市直和三县两区近百家企业进行
视察、调查,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
见和建议。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对效益差、长期亏损经营、领导不
力的企业逐一进行了整顿,有些企业很快扭转了亏损局面。
    经济要振兴,交通必先行。建市初,东营市境内只有几条年久失
修、路面老化的公路。滞后的交通象一把“钳子”卡住了东营经济的
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组织视察,提出了发展交通的意
见和建议。经过市和油田的努力,如今高等级公路贯穿东营南北,一
桥飞架黄河两岸,东营港的正式启用开辟了中原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
的海路通道,结束了东营有海无航的历史,东营飞机场已经国务院和
中央军委批准为国家二级机场。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交通网初步
形成,便捷的交通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为东营市经济插上了腾飞
的翅膀。
    经济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992年5月,市二届人
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的决议,对推动对外交往,发展东营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
已同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技术交流,三资企业已发展
到144家。
    东营市是新建市。如何建设城市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1985年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为适应经
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1991年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又审议批准了《东营
市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建设逐步纳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经过几
年的努力,城市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宽阔的长街纵横交错,座座造
型新颖、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东营这座黄河三角
洲中心城市正日益展露其迷人的色彩。
    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东营市发展的优势。针对前几年非生产性用
地急剧增加,违法占用土地突出的问题,1988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
了关于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的决议。之后,又3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关
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汇报,4次对土地管理法的执情况进行视察检查,
督促市政府查处违法占地和越权批地案件148起,使乱占滥用土地的
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市人大常委会还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认真行使人事任
免权。十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任命了289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
务,免去了55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在任免工作中,既坚持党
管干部原则,又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改革和完善人事任免制度。任命
前,认真了解有关情况,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
行全面衡量;任命后,隆重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被任命干部向人大
常委会作任职和述职报告,并对他们任职后的工作情况和政绩进行调
查了解,做到了既任又管。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十年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为
根本任务。
    开展普法教育,是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1985年、1991年,
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在全市公民中开展“一五”和“二五”普法
的决议。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深入基层检查普法工
作进展情况。深入持久的普法活动,使全市人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
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在抓好普法教育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重视和加强了对执法工
作的监督检查。十年来。先后听取审议了企业法、国有工业企业转换
经营机制条例、经济合同法、义务教育法、行政诉讼法等60余个法律
法规实施情况的汇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环境保护法
、食品卫生法、森林法、水法等130余个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
视察和调查。尤其是针对我市社会治安和法制建设的实际,不断强化
了对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作出了关于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议。1988年,市人人常委会还在全市范围内组
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执法大检查,涉及到法律法规98个,重点检查
了20个。全市共查出各类违法问题1563个,大都依法进行了处理。维
护了法律尊严,改善了执法活动。在此基础上,1991年3月,市二届
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依法治市的决议。两年多来,各级政府和各行各
业认真落实决议精神,全面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社会各项事业逐步
纳入了法治轨道。
    市人大常委会还注重通过信访渠道,督促有关机关严格执法。上
届人大5年来,共收理人民来信1927件,接待群众来访3353人次,重
点立案发函转办的案件70起。1987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
公司一职工,法院以故意伤害罪,被判三年徒刑。根据被告及家属的
申诉,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汇报,分析案情,责成法院重新审理。经东
营区法院审理,认为该职工的行为构不成犯罪,撤销了原判,宣告无
罪。当事人感激万分,给市人大常委会送来一匾,上书:“监督机关
执法如山,人民信访为民解难。”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在市委领导下,成功地组织了2次市人
大的换届选举;指导了3次县乡两级人大的换届选举。在历次换届选
举中,都严格按民主程序、法律规定办事,各个环节上确保人大代表
和选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推动了全市民主与法制建设。
    密切群众联系发挥代表作用
    东营市现有各级人大代表4786名。其中市人大代表320名。他们
是构成东营市权力机关的主体,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中坚力量。
历届各级人大代表,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和全市人民的重托,通过各种
形式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仅1988年以来,就有1200多人次的代
表参加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查、议事、评议等项活动21
0多次,向“一府两院”提出书面意见建议700多件。今年4月,我市
选出的17名省人大代表,在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制定
黄河三角洲跨世纪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议案,被大会列为两大议案
之一,为加快东营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全市历届各级人大代表,不负重望,尽职尽责,不计报酬,无私
奉献。1987年,省、市、县人大代表顾杰夫,为解决黄河展区内房台
紧张问题,深入垦利县沿黄3个乡、40个行政村、130多农户中实地察
看,听取意见。连续三年跑省城,进北京反映情况,引起水利部的重
视,一次拨款70万元。群众由衷地赞道:“人大人大,为民办事,替
民说话。”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人民群
众的拥护和爱戴,树立了人民代表的崇高形象。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提高代表素质。每次换届,在把好选举代表关
的同时,均集中一段时间组织代表学习法律和人大工作基本知识。今
年换届后,全市三县两区、59个乡镇普遍开展了代表培训工作,培训
代表4195名,占代表总数的87.7%。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定了联系办
法和分工走访代表的意见,仅1990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办事
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不同方式联系全国、省、市人大代表310多名,110
0人次,联系面达90%以上。
    联系代表和群众,重要的在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近几年,农民
负担过重。有的地方农民人均负担提留、统筹费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
25%,大大超过了条例规定的5%的提取比例,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群
众的利益,引起了群众强烈不满。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自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把贯彻落实“条例”,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与市政府联合召开了会议,听取了汇报,组织
了570多名人大代表进行了视察、检查,给市委写了报告,向市政府
提出了建议,使农民负担有增无减的问题基本得到了遏制。
    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稍纵即逝。对东营市的人大工作来说,这
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十年。
    历史需要回顾,经验需要总结。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回顾十年的工
作深深地感到: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安定,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到这一点,要靠党委
的重视,要靠人民的支持,要靠自身的勤奋努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大工
作日趋繁重,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一届人大常委会要以新的工作姿
态,新的精神面貌,创出新的业绩,开创新的局面。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