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11.09
【期号】= 654
【标题】= “砖头”与人才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张春
【专栏】= 孤岛风
【正文】=
 

“砖头”与人才

张春  (1993.11.09)

   “砖头”与人才
    张春
    过去曾流行一种说法,将自己比喻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就
到哪里去”。不管个人志向、爱好及专长,无条件服从调动,且无论
干哪一行都要尽力干好,这应该说是一种美德,是组织观念和纪律性
强的表现。时至今日,“砖头”精神还有其合理的方面。
    然而,人的一生短暂,知识、精力皆有限,能否干一行就干好一
行,却不一定。因为世界上不存在门门通的全才。一个人在某一方面
是行家里手,而在另一方面则很有可能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比如《
水浒》中的李逵,挥起板斧来所向披靡,但到了水里却不是“浪里白
条”张顺的对手。由此我们想到,从组织和社会的角度,应当形成一
种科学的有效率观念的“用人之道”,把“砖头”之类人才放到应该
放的地方去。
    清代顾嗣协的《杂兴》诗曾言:“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
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就告诉我们,使用人才贵在用其所长,
否则难免遭失利。应该说,这是易懂的“用人之道”。只可惜在现实
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懂”这个道理。有报纸曾披露,赵本山的小品
演得非常出色,人们称他是“电视小品之王”。可偏有人要拉他去演
《来的都是客》,影片给赵本山的角色是一个一本正经的食堂管理员
,因此他的喜剧表演个性无法施展,结果只能让观众说一声:“很一
般化”罢了。这是发生在影视界的。而在我们企事业单位中,“骏马
犁田”和把“砖头”之类人才放在不是地方的现象也并非少见!
    “教羊牧兔,使鱼捕鼠,任非其人,费日无功”,这是古人的谆
谆教诲,他告诫我们,用错了人便无法使事业成功。时值用人、用工
制度改革之机,如果说一句“用人之道”并非多余吧?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