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1.06
【期号】= 680
【标题】= 邓小平对毛泽东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陈泽浦
【专栏】=
【正文】=
 

邓小平对毛泽东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

陈泽浦  (1994.01.06)

   邓小平对毛泽东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
    陈泽浦
    廉政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执政党,无论是无声阶级政党
,还是资产阶级政党,无不把廉政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毛泽东同
志历来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续保持
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的思想,严肃党纪国法的思想,防腐
反变的思想,廉政首先从领导做起的思想,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党内
监督的思想等。毛泽东廉政建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
作风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我党宝贵的思想财富。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丰富
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政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应该看
到,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共产党员、政府工作人员中的腐化堕落
分子钻了我们政策的空子。对外开放,一方面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
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对外交往的增多,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
影响,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俘虏。因而在新的形势下,
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着艰难的形势,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这一状
况,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这两个方面的政
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
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
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
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
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
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关系到
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亡。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这个党该
抓了,不抓不行了”。
    认识腐败现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
方法。首先应该看到,我们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党的主流是好的,大
多数党员和干部是廉洁奉公的。所以,“报纸上的正确批评的作用应
该肯定,但是应当注意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的现象,不要把局部
的东西夸大为整体。”同时也要看到,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中,确实
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些方面还滋长和蔓延。我们不能否定党的主流是
好的,也不能低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看不到问题的存在,
就不能解决问题;低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就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
决;而把问题扩大化,则会使群众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
    廉政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
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
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同志把反对腐败与改
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两手”。指出:“我
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
,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要坚持两手
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只要我们的
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把反腐倡廉作为与改革、开放并列的“两
手”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表明了廉政
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风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党风是指一个党及其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
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
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艰苦奋斗的作风。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整个党风的端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
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
失败的危险”。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勤政,人民才能信任
我们,支持我们,我们也才能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廉洁奉公,才能敢于面对自己的缺
点和不足,无私才能无畏。党风的其他方面搞好了,也有助于党员保
持清正廉洁。只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倾听
到人民的呼声,才能更真实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在处理
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关系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克己奉公,勤
政为民;只有坚持经常地自我批评,经常检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
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廉洁。
    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风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党风是使社会风
气好转的关键,转变社会风气,应该从整顿党风入手。正如邓小平同
志指出的,“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
”“只有搞好党风,才能转变社会风气,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清除腐败现象,要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靠教育和法制建设
的新路子
    整顿党的作风,清除腐败现象,过去我们靠的是群众政治运动。
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仅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且会破坏安定团
结的政治局面,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
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端正党风、保持廉洁的关键问题。邓小平提出
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靠教育和法制的新路子,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
要发展。
    第一,政治运动不能根除腐败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
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群众政治运动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如
果用群众运动的办法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然带来极
大的混乱,“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腐败现象的存
在,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其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土壤,不能期望毕其功
于一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我们说不搞
运动,但是我们一定要说,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我看,至少
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
    第二,解决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要靠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
导,解决人的问题应先从解决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入手。反腐倡廉首
先要从教育入手,一要进行理想教育,二要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邓小
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后十年的经验教训时说:
  “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
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
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这个传统,才能抵抗住腐败现
象。”理想教育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自己的行为,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
”,“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的精神行为。思想上得到了武装,就能有效地抵制各种腐败现象
侵蚀。
    第三,清除腐败要靠法制和制度。对于那些丧失共产主义理想、
信念,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就必须用法制加以解决。“对干部和共产
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
些。”反腐倡廉要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要根据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有关
法规、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
    四、消除腐败、保持廉洁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腐败现象不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出现的偶然的、个别的现象,
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行动坚决,对于消除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益和
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有待于改革的进一
步深化。
    其一,许多腐败现象是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本质上
与旧体制的弊端相联系,而与改革开放,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是没有必
然联系的。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改革措施的完善,将逐步消除旧体
制的弊端,堵塞新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漏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公正、效率原则相违
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制将十分完备和健全,
完备的法制能有效地消除腐败现象。
    其二,“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换
政府职能,割断权力与市场相互联结的脐带,能有效地消除腐败现象
生产的温床。通过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
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
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
民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