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4.02
【期号】= 717
【标题】= 信息市场亦需打假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段波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信息市场亦需打假

段波  (1994.04.02)

  信息市场亦需打假
    ○段波
    据报载,一位修车的老人听说内蒙古有一份介绍自动补胎技术的
资料叫《致富信息》,他花340元买回,资料中说有一种原料来自广
东龙川,他便跟龙川联系,龙川又将老人介绍到浙江瑞安,瑞安说资
料来自洪湖,……不甘心的老人追到最后的答案是:这种原料是假的
!无独有偶,南方某省有80多个糖厂,年产糖86万吨,一次由于得到
食糖市场将出现产大于销的错误信息,各家糖厂低价倾销,一吨白糖
只卖1400元,比成本还低,卖完不久,糖价就上扬到每吨2200元,该
省因此少收入五、六亿元。
    不可否认,以上都是假信息给个人和企业带来的危害。时下,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信息越
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其它
商品更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也很容易给用户带来损害,特别对企业的
危害性更大,因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经营,经营的关键在于决策,
而决策的依据是信息,若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也就谈不上企业的发
展。一条快速、灵敏的信息救活一个企业的事例在现实中已屡见不鲜。
    那么,目前信息市场的假冒伪劣现象为何日益严重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整个国家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政
策,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其二,一部分人的信息意识不够强,识
别假冒伪劣信息的能力很差,盲目轻信;其三,缺乏相应统一的信息
组织管理机构,服务系统不健全。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它的效
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以至完全失去效用,若组织管理机构
不健全,信息由此可能传输缓慢,滞留时间过多,而成为过时无用的
信息。
    由此可见,在信息市场防假、打假,一方面要设置统一的管理、
监督机构,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做到有法可依和有利于信息流通
;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培养广大用户对信息的吸收和利
用,以及辨别真伪的能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