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4.02
【期号】= 717
【标题】= 情系这方热土——记东营市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专栏】=
【正文】=
 

情系这方热土——记东营市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

  (1994.04.02)

  情系这方热土
  ——记东营市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
    当黄河在她慨然入海的地方孕育的这块新生带以一个城市的名字
——东营市来命名的时候,我们或许还没有从那片荒芜和矿区的零乱
中猛醒过来,但经过一个十年,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个人
流如海、色彩斑斓的组团式城市之中,才使我们真正感到,东营不单
单继承了黄河赐予的这方热土,而且更多的继承了黄河那澎湃的激情
……
    这方土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诞生,不只是一代人的事业。但我们又不
得不承认在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成就,看到了希望。或许是
记者特有的追溯心理,我们总想从一个侧面了解和发掘那些发生在城
市建设之中的动人故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于是,最近我
们专程采访了东营市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
    接待我们的是他们的副处长、城市规划师商照华同志,从他的言
谈中难以发现那些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经历和为工作付出的艰辛,但他
对工作的谙熟,又不自觉地使人想到城市的发展是与他们这些人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东营市自一九八三年十月
十五日正式成立,城市规划工作就随即铺开,经过大量的考察论证,
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东营市城镇体系规划,并于八四年初选定了城市新
址——东城,同时对东城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编制。东营市城市建
设和发展,与黄河三角洲油气资源,农、林、牧、副、渔业资源全面
开发紧密相关。因此,市规划处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配合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东营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
制完成了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又
逐步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完善和深化,使城市总体规划不断适应城
市建设的需要并不断对城市建设进行指导。在他们的努力下,几年来
,又逐步完成了东城风貌、绿地、给水、供暖、电力、土地出让、西
城排水等六项专业规划;东城二、三、四、七、八、十二村及盐业小
区、辽河小区、开发起步区、商业小区、钻井三公司、海河小区、市
中心和府前街建筑群、清风湖等十几项详细规划,使东城详细规划覆
盖率达到东城建成区的70%以上,居全省领先水平。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东城在一片荒原上经过十年建设,已成为一
座具有现代化雏型的年轻城市。目前,城市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
各类建筑40余万平方米,人口近3万人,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发展规
模从小到大。至今,已完成道路建设35公里,7万平方米;各种工程
管线96公里;110KV变电站一座;3000门程控电话交换站一座;200辆
车公交车站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两座;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各一座
,办公区、住宅小区初具规模。东城自来水厂和220KV变电站正加紧
施工,这些建设的功能都在城市发展中迅速的体现出来。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他们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
规划法》为主导,结合东营实际,组织起草了《东营市城市用地规划
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东营市城市公用设施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临时用地、
临时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违法建设处理的暂行办法》、《
东营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东营市城建档案管理暂
行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有几个法规已经市政府颁布实施,使我市城
市规划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依法建城、依法治市的
正确轨道。在具体工作中,他们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选址
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几年来,共
核发《选址意见书》五十余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900余项,
占地3万余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00余项,建筑面积100余万
平方米。当记者问及当前城市建设中的违章建设和违法用地时,商副
处长感慨地说:“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城市意识有一个共同提高
的过程,前几年违章建设、违法用地现象在我市比较突出,这几年一
方面通过管理,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自觉性和法制观念也在逐步提高
,违章建设和违法用地作为困扰我市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现在已经
不再是城市建设问题的主要焦点,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良好氛围正在形
成。”
    笔者通过了解还知道,市规划管理处不但对一般的城市建设项目
实施规划管理,对与城市紧密相关的大型工程如工业区、油田稠油厂
、发电厂、东黄管线、德东铁路、港口等重点工程也积极参与,并对
前期工作的论证和选址提出了应有的建议和意见。
    市规划管理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村镇规划。我市辖54个乡镇、
1876个村庄,到一九八九年底村镇建设规划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
针对村镇建设在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
问题、新情况,进行新一轮的规划调整,预计一九九五年就可全部完
成。为解决村镇建设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市规划处先后举办了八期
村镇建设学习班,有400多人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村镇建设管理基础知
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东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
础。同时促进了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
步伐。
    听完商副处长的介绍,我们总感到他没有谈到他们做为城市规划
管理工作者是如何为了城市的发展去努力工作的,言语是那样平淡,
似乎缺乏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应有的激情,但在这种淡泊的背后,我
似乎忽然发现了那是一种流过了泪、流过了汗之后的平静,一种奉献
后的无所求、无所需。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淡泊,更激起我们想了解他
同那些战斗在一起的同志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欲望。
    这方人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我们不可能都是船长,我们还是要当一当
水手”。是啊!东营市这方城市之舟,在重大决策上有市委、市政府
,还有各级领导,如果他们是船长的话,那么,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
就是一群在迎受着来自大海季风的水手。作为记者,总使我们感觉到
在商照华这位年届不惑的“水手长”和他那些年轻的水手们的背后,
一定有他们的与众不同的苦与乐。
    采访中所看到的市规划管理处,都是年轻人,从一位还不到30岁
的“老规划”那里才知道,规划管理处35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
,大都是近几年毕业分配来的,在同他们的座谈中,才真正了解了他
们的工作和生活。年轻人都说他们的商副处长是一个严厉的人,有时
候甚至不近人情。但不时在言谈中又流露出对他的敬重和钦佩。如他
们所说的一九九二年夏天,正值规划管理处随同建委由西城向东城搬
迁,同时规划工作要求,一些重要工程必须深入一线进行现场办公,
那时候,恨不能一人分成两人用,工作中,新手多,有些刚毕业的学
生,对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问题还不了解,必然有人在干中带,在带中
教。商照华同年轻人吃在一起,干在一起,有时忙碌到深夜。恰在这
时候,他唯一的女儿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送医院动手术,孩子的妈
妈托人要他赶紧回家,他却带着一群还不熟悉工作的年轻人出现场,
跑工地。当夜晚他急急忙忙赶去医院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已经趴在女
儿的病床边睡着了……如果说他粗心,那第二天上班时他却忘不了为
跑工地划破脚的小伙子带上一瓶红药水。他不但在生活上关心这帮年
轻人,在工作中他大胆放手培养人才,几年来,在他带领的年轻人中
已有六名成长为独挡一面的科级干部,而他自己依然是多年的老科级
,他总是说,年青人成长快,有前途。我们分明感到,他既象一位水
手长,又象一位长者。但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需要他做出倾斜的时
候,他总是倾向事业!
    九三年,商照华年逾六旬的父母搬家,几次托人让他回去,他总
是脱不开身,两位老人只好在邻居的帮助下将家具一件件搬到新居里
,当他回家的时候,老人高兴地说:“你瞧,我们都搬到新居里来了
。”他虽然看到老人高兴的样子,但联想到自己没能尽到作为儿子的
责任时,但却情不自禁地流泪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水手长”,
也才有了一群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水手”。打开规划管理处小伙
子们的个人抽屉,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几包方便面,还有开封
的和没有开封的方便小菜,还有用手绢包好的没啃完的馒头。或许会
有人以为那一定是小伙子们早上睡懒觉的“补给品”,但当你看到他
们从工地赶回来,还没有吃饭的时候;深夜看到他们一边啃着冷馒头
,一边爬在图板上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啦!
    他们这些为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在做着不懈努力的年轻人,似
乎没有谈到生活的困难,但真正的走进他们的生活你便会发现,他们
还有那么多困扰着自己生活的事情,规划管理处的职工现在还有很多
自己租房、借房住的,几位结婚的小伙子,还都与爱人住在机关公寓
的小房子里,当同龄人都在比较50号、60号、70号的大小房子时,他
们却没有人抱怨生活的不公。当问及他们生活苦吗!他们大都说:“
比以前好多了,原先的几位师傅结婚后还好长时间没有房子呢!我们
这就不错了,再说也习惯了”。对比着现在年轻人的追求和生活的理
想,一般人在心理上怎会是一句“习惯了”所平衡的了得,何况他们
竟然还如此满足,那么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懈的努力
和追求呢?
    这片情
    在同他们的谈话中,我们竟感到他们是那样的拘谨,似乎使人很
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但当提起这座年轻的城市将来会是什么样
的时候,他们一扫原有的拘谨,纷纷阐发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和设
想,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从他们的激情中,看到了这群年青人的活力
,感受到这帮人那充满着激情的胸怀。他们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
道,对每一条街道将来的拓展走向了如指掌;提起每一个建筑,他们
便如数家珍。跟他们在一起,会使人觉得懂了很多,原先只知道东营
要建海港,跟他们在一起,才知道东营为什么要建海港,还有为什么
要建飞机场、为什么要稳定黄河流路、为什么要修建铁路……在这一
个个为什么背后,我们明白了,他们对这座城市已经有了不能割舍的
依恋。他们的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对城市管理的独到的见解,令人惊
叹不已,也使人认识到城市规划,是一种融汇着多种行业因素的高技
术工作。只九三年,他们便在几种不同的理论学刊上刊登了关于东营
市有关城市规划的论文七篇,撰写各类反映专业内容的文章20余篇,
城市和他们牢牢的联在了一起。
    他们说,他们最激动的时候,是从由自己规划和管理的城区内走
过的时候,那些道路,那些楼房,仿佛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呼吸
着这里的空气,倘佯在洁净的街道上,以如走在自己的家中……
    是啊!如果没有一种对事业的厚爱,对这座城市深深的依恋,他
们怎会有如此深深的感受呢?
    采访归来,我们深深地为他们的事业所激动着,深深地为他们的
人格所激动着,更多的是为黄河三角洲这块新生的热土激动着! (
本报记者)
(附图片)
  图为商照华规划师(右一)和他的同行们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检
查。
  图为规划管理处的同志们正在研究城市规划。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