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5.05
【期号】= 731
【标题】= 洒向人间总是情——记河口区中医院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吴明志 张相和 胡友文
【专栏】=
【正文】=
 

洒向人间总是情——记河口区中医院

吴明志 张相和 胡友文  (1994.05.05)

   洒向人间总是情
    ——记河口区中医院
    “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河口区中医
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以高超
的医术和良好的医风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医
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先交
钱治病,而在河口中医院则是不管交不交押金,办不办手续,先看病
,后治疗,再补办手续,交费。其目的就是保证让病人能够得到最及
时的治疗。这个院还规定:对家境贫穷的病人,根据情况实行减费或
免费治疗。去年七月,义和镇七倾村村民崔希孔患肠梗阻,需手术治
疗。在治疗过程中,为崔希孔截去80多公分小肠,由于病人不慎,导
致伤口感染,连续治疗三个多月,光医疗费就花了3000多元。崔的家
境十分困难,根本无力支付这笔高额医疗费,医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研究决定为该病号减免了2000元的治疗费。
    河口区中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视病人如亲人,他们技术上精益求
精,服务态度和蔼可亲。有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次,太平乡联合村年仅5岁的儿童张冉,因
患急性肠梗阻,急需手术治疗,外科主治医师李丙泽得知后立即投入
抢救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小张冉的盲肠部位畸形,肠与肠之间
变态,由于手术时间长达近7个小时,导致病人失血过多,小孩不省
人事,处于昏迷状态,眼看就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进行输血。但医
院当时没有相符血源,去其它医院求援已来不及,在这万分危机的情
况下,院长董向阳迅速发动全院职工为小孩义务献血,但很可惜,该
院职工没有一个和小孩的血型一样,怎么办呢?这时,该院女化验员
贾洪敏同志立即跑到镇土地所将自己已睡熟的丈夫李金峰叫到医院,
经采血验证,与小孩的血型完全一致,就这样,李金峰——一个医务
工作者的家属,用他的300cc血挽救了一个素不相识小孩的生命。
    五湖四海一家人,病魔无情人有情。河口中医院对待前来就诊的
病号,无论是值班医生,还是护士,不分白天黑夜,都是随叫随到。
前不久的一天,由仙河镇开往北京的一公交客车,突然停在了该院门
口,从车上抬下一个不省人事的急病号,值班人员闻讯后马上进行了
抢救治疗,使病人脱离了危险,但仍需住院继续治疗。因当时没有空
闲的床位,医院就将该病号安排在值班室。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姜化杰
同志把自己的被褥抱来给病人用,并跑到派出所借车到河口水电大队
将她的未婚夫刘钢找来。
    今年春节前夕,该镇同和村的李增光在河口中医院做了结肠癌切
除手术,春节不能回家过年。院长董向阳听说后,把自己家里过年的
水饺端去给病人吃。河口区中医院一切想病人所想,不以谋利为目的
,值班医生在开处方时尽量减轻病人负担,尽量做到少花钱也能治好
病。河口中医院虽然壮大了,但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变,医务人员
外出办事一律乘公交车,甚至连院长及其他领导开会,外出办事也同
样乘坐公共汽车。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一件件小事,反映了河口中医
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崇高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医院有了他们
,就有了发展的希望。
    (吴明志  张相和  胡友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