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7.05
【期号】= 757
【标题】= 人性的扭结与艺术的扬泻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刘国良
【专栏】= 影视评论
【正文】=
 

人性的扭结与艺术的扬泻

刘国良  (1994.07.05)

   人性的扭结与艺术的扬泻
    刘国良/文
    刚刚在我市上映的电影《画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它之所
以能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大明星巩俐的卓然表演,导演黄
蜀芳的精心雕饰,更缘其主题意蕴深广新奇,从而突现了九十年代中
国当代影人对人性与艺术、社会与艺术内在冲突和契合点的全新把握
,呈示出独特的审美取向。正基于此,影片才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艺术是人的艺术”,离不开对人的创造和发现。然而自然的人
性,自由的个性为艺术家正面触及、生发成为艺术创作的自觉主题却
是自五四时代才开始的。在那个激烈反叛的时代个性解放和人性张扬
几乎成为压倒一切的文艺主潮;这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而是延伸成
为几乎所有艺术种类的旨向。《画魂》所塑造的主人公潘玉良正是逢
生于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的一名画坛勇士。从影片一开始,潘便被置于
灰色的街井、黯淡的店坻、迷濛的水巷所构成的沉郁氛围中。她是处
于社会最阴暗、最下面的阶层——妓女群落的。作为妓女,便不会有
正常人的价值判断、人格尊严,人性严重扭曲,正常的情感欲求也遭
压抑。损伤,而这些又恰恰成为她后来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潘玉良于
恐慌惊惧中受着灵肉的熬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一条生路,见到潘赞
华便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与潘赞华相识、相处、相爱的过程正是她
扭曲的人性得以复归自然的流变轨迹。巩俐以前曾在电影《菊豆》中
饰过女主角,那个受封建伦理极度摧残的女性形象和潘玉良有着某种
共同之处。不同的是潘的形象意义更进了一层,即人的解放不只囿于
性爱范畴,不只表现在惊世骇俗的性爱意识上,而是推及到更广阔的
社会层面、艺术层面。总之,激扬起潘玉良正常人性的是艺术,其表
现也在艺术,通过艺术正可表现出她对旧的社会伦理的强烈反叛意识
。影片中潘玉良自画人体是全片的一个高潮,导演采用蒙太奇镜组交
叉迭现,强化潘玉良在作画时扭结的人性得以充分抒张的寓意。由此
可推断画在片中不仅是作为一条结构线索存在着,而且内化为主题意
象,给人物以血肉,给影片以精魂。
    作为个性解放时代的“人之子”,潘玉良同当时大多觉醒者一样
不独关照个人的解放,还要直面强大到令人窒息的所谓社会道德力量
的疯狂进击,这必然要同社会发生正面冲突,而陷入“零余者”的窘
地。这也是她所以不堪俗风压抑而出奔巴黎的诱因。历经欧风的洗浴
,潘玉良以艺术为武器投刺社会的信念更加笃定,艺术风格也日益成
熟。回国展出以浴女图为代表的作品一场戏是全片的又一高潮。这段
戏中有一点很引人注意的。即她在社会压力面前能从容应付,不为卫
道者所动容,而与旧家庭的不协调反倒成为促使她又一次奔赴巴黎的
主要因素。观众注意到,爱情、家庭在这以前一直是支撑她得以创作
下去的基石,一旦这一基础弱化,其心理创痛便一时难以磨合。
    潘玉良作为女性所受的打击可谓深痛。而她每止于此,教她出离
生活阴影的是艺术,是画,是忘我的创作冲动。画与潘玉良的心灵相
通共融;画的开放,大胆创新与潘玉良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通感出
她对社会、人生、爱情的心灵反馈。影片展现了潘玉良近一生的重要
片断。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表面上是为着艺术,但究其实是扭结
的人性复归后追求个性解放的艰难跋涉。影片正是以画为“魂”,勾
画出这一心理流程。影片制作进行选择潘玉良性格嬗变与艺术的完美
交合为触发点,布局全片,结构出女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这是该片最具特色之点。此外,电影在语言、着色、动作等方面亦
的有独到之处。当然,影片的不足之处也还是有的。但《画魂》在深
入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内在心理与现实的背缪、弥合二重组合的
努力方向上却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