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11.01
【期号】= 808
【标题】= 植棉大户的心里话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时云杰 刘振良 徐晓辉
【专栏】=
【正文】=
 

植棉大户的心里话

时云杰 刘振良 徐晓辉  (1994.11.01)

   来自基层的系列报道之四
    植棉大户的心里话
    本报通讯员 时云杰 刘振良 本报记者  徐晓辉
    又是金灿灿的秋,又是堆堆银白色的棉。
    据河口区太平乡政府提供的可靠线索,该乡植棉大户赵俊珍眼下
有“大动作”。于是,我们慕名来到赵俊珍家里,一探虚实。
    推开吱呀呀的门,只见半亩地见方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棉包足
有10余个,三个架子、晾台上,也全都晒满了雪白的棉花,连个插脚
的地方都没有,赵俊珍夫妇正忙着翻棉花。
    我们上前帮着翻棉花,顺便开始了采访。几句寒暄过后,赵俊珍
也打开了话匣子。“家里几口人?种了多少棉花?收成如何?”记者
一开始就抛出一连串的“?”。“俺家有9口人,今年种了27亩棉花
,一亩能拾200来公斤,往少处说也是5000公斤有余。”“种棉花是
项功夫活,投入也不是小数额,向国家交售棉花的心情怎样?”“
我打算1斤不留,全把棉花交给咱乡棉站。凭良心说,春天种棉花那
阵子,缺钱买地膜,信用社的同志给俺送来了2000块钱的贴息贷款
,供销社送来了好化肥,乡里查禁了假农药。政府给俺这么多的关
心,现在国家正需要棉花,俺也得顾大局、识大体啊。”
    据太平乡棉站提供的数据表明,赵俊珍第一天就卖棉2100公斤,
拿到现金1.1万元。截止10月24日,赵俊珍已售棉4500多公斤,已拿
到现款2.3万元。
    采访快结束时,赵俊珍愉快地告诉我们:“俺全家人合计过了,
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明年至少再种30亩。”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