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12.15
【期号】= 827
【标题】= 罗镇乡由穷变富发生了变化,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要奔小康路  必须靠支部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宁德华
【专栏】=
【正文】=
 

罗镇乡由穷变富发生了变化,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要奔小康路  必须靠支部

宁德华  (1994.12.15)

   罗镇乡由穷变富发生了变化,群众深有感触地说:
    要奔小康路  必须靠支部
    利津讯 利津县罗镇乡,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
关键,以“选好一个党支部书记”为重点,从“建好一个支部班子、
确定一条发展路子”入手,发展农村经济、使全乡面貌一年巨变,由
穷变富。今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500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罗镇乡是利津县最北部的一个边远乡,一直贫穷落后。罗镇乡党委
一班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本乡地处偏远,但土地宽阔,资源丰
富,而且又临近渤海,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多年来,部分农村党
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有8个村10多年没发展党员。针对这种情况,罗
镇乡党委从1993年春天开始,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各村逐个党员征求
意见,组织群众民主评议,撤换无所作为、不为群众谋利益的支部书
记,选拔启用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支
部书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调整村党支部班子。1993年春天
首先调整了全乡最落后的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调整后,他们都确定
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结果,这6个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的罗家村,由于党支部没有战斗力,1992年全村人均
纯收入仅450元。1993年春天,36岁的盖敬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带
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按着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标准,对全村
土地进行了调整,新开挖养鱼池50亩,今秋又种甘草500亩、年芦笋5
00亩,引进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PH89——201”和“D041”两个小
麦新品系,建立了5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他们还利用本村地处乡
驻地大集的优势,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00多户,年总收入超百万元。1
99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元,比1992年翻了一番;今年全村人
均收入可达1600元。
    1993年秋后,罗镇乡党委、政府又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按照发
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群众的意愿,全面调整了村委会班子。今年
春天,又调整了三个村支部书记,调整了15个村支部班子。这样以来
,村党支部的活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真正成为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
,给全乡农村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今年全乡各项经济都有较大的突
破,全乡畜牧总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海滩捕劳总收入可达1300万元
,棉花、大豆两项总收入可达2000万元。
                                (本报通讯员 宁德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