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1.12
【期号】= 839
【标题】=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四有”新人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孙守刚
【专栏】=
【正文】=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四有”新人

孙守刚  (1995.01.12)


<日期>=1995.01.12
<期号>=0839
<标题>=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四有”新人
<版次>=03
<版名>=
<作者>=孙守刚
<专栏>=
<正文>=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四有”新人
    孙守刚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着重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尤其是共青团、
少先队组织,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
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干部要认
真学习《纲要》,领会精神实质,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抓好
《纲要》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落实工作。
    一、深化认识,以《纲要》统一全团思想。
    我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务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凝聚全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塑造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的最有
效、最现实、最易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普遍接受的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能够增强我们在改革中不怕挫折、战
胜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勇气和信心。因此,爱国主义应该而且
必须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二是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爱国主义教
育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纲要》多处对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如
何实施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都充
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贯要求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
年抓起的重要思想,非常符合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三是从目前青少年教育状况来看,
下大气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当代青年的主流是好的。
是奋发向上的,是大有希望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确有少部分青年思
想颓废,精神滑坡,缺乏当代青年应具有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人生观
、价值观扭曲,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当前在个别农村出现且不断漫延
的盲目“信教”现象就是突出的例证。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而且必须
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大计出发,切实抓好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把握《纲要》实质,改进教育方法。
    一是注意教育的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要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
,要体现以一贯之,坚持长久的精神,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
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创造一种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使人
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和
熏陶。
 二是注意教育的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工作
中要力戒就活动而活动、单打一式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要注意教
育活动的系统性,中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实现系统
化教育。要克服活动的随意性,着眼于教育机制建设,建立规范、科
学的教育制度。三是注意教育的针对性。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内
容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努力提高活动效
果。要针对青少年特点,寓教于乐,坚持必要灌输,正确引导,在青
少年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趋向。四是注意教育的实效性。教
育活动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深到基层,重在实效。教育活动
切忌空对空、
  一阵风。要从具体活动抓起,从建立机制、建立活动载体抓起,努
力实现教育载体的有形化。其中包括建立必要的教育基地、实践基地
、活动阵地等。只有以这些有形的、无形的教育活动载体为依托,设
计具体、实在、有效的活动,才能保证活动的实效。
    三、理清思路、在具体活动上狠抓落实。
    在认真学习中央《纲要》和省委《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以上几
点思想认识,从共青团工作角度出发,团市委确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
总体思路,即以《纲要》为指针,以跨世纪黄河口青年文明工程为抓
手,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大力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
值观教育,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机制,促进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
制度化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在这一思路
引导下,我们设计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作为对《纲要》和《
意见》的具体落实。
      一是把基本路线教育、国情教育同市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
主义教育同爱东营、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结
合起来,融基本路线教育、国情教育、于市情教育之中,增强教育的
针对性。要让青少年了解民族、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首先要让
他们了解东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现实教
育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强化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二是
配合
              有关部门,尽快确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地是
有形的教育载体。它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历史古迹纪念地自然景
观等,二是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的城乡先进单位和重点项目工程等。基
地确立后,应配套制定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三是在青少年
中开展“四推一征”活动。即同有关部门配合,每年向青少年推荐一
批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影视片、好图书、好歌曲、好故事。在开展视、
听、读、唱的基础上,开展每片(书、歌)一征文活动,以此抒发情
怀,促使这些视听作品教育效果的深化。并且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对
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四是抓好青年志愿者活动,增强青少年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的意识,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优良品质,在当前
不少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的情
形下,更应该提倡这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精神五是抓好“青年岗位
能手”活动,培养青年的爱岗敬业意识,提高青工素质和技术技能,
教育青工爱国主义应先从爱岗位、爱企业做起,不仅要有爱国之情,
而且要有效国之行和兴国之才。六是继续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唤
起全社会的爱心,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我市希望
 工程迄今为止已救助了839名农村失、辍
  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并且在永安乡建立了第一所高标准的希望小
学。通过实施希望工程,对于那些得到救助的孩子和他们的亲人以及
周围的人们来说,本身就是一次直接的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七是加
强少先队劳动实践教育,教育少先队员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社
会,增强他们的自立、生存、发展意识,教育他们懂得美好的生活要
靠勤劳的双手、勤奋的大脑去诚实劳动和创造。八是把组织十八周岁
公民面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丰
富仪式内容、使参加仪式的青少年真正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
转折教育。九是广泛开展唱国歌活动。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少先队
员和青年普遍学会唱国歌,理解国歌内容和国旗、国徽的涵义。十是
做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典型、先模人物、先进事迹的培养、
宣传工作,尤其是注重做好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一些优秀青年典型的培
养宣传工作,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全民教育,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必须
建立健全必要
        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活动的运行、保障、激励机制,切实解决
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健康、
顺利、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作者系共青团东营市委书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