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1.12
【期号】= 839
【标题】= 哦,第一根白发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白木
【专栏】= 人与自然
【正文】=
 

哦,第一根白发

白木  (1995.01.12)


<日期>=1995.01.12
<期号>=0839
<标题>=哦,第一根白发
<版次>=04
<版名>=
<作者>=白木
<专栏>=人与自然
<正文>=
    哦,第一根白发
    文/白木
    晨起,梳头。蓦然发现鬓边有一细微的白点,半天才查清,哦,
我有了第一根白发。
    我一向对自己的满头黑发颇感自得。它使我时常成为“年龄竞猜
”游戏中的得胜庄家。也知道这不过是“遇人减岁,逢官进级”的把
戏,可听到自己的年龄被机构改革似的精简了好几岁,好象真的还那
么年轻似的,心里特舒服。
    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头发的?
    肯定不是满街淘气和上小学时。
    是上初中时?进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在京工作的大哥赠我和同学
们小梳子。那精巧的塑料梳子当时并不多见,又有纪念意义,就常留
在身边。从此,有了常梳头发的习惯。
    是刚参加工作时。我被派去参加工作组,下乡搞宣传的时候。工
作组是“三结合”的,由此认识了工人老米。他是三十来岁的壮汉,
可是头发已斑白了,就是人们所说的“少白头”。躺在炕上闲聊时,
老米告诉我:一是常闭目养神,二是常梳头活血。我听了还不以为然
,老米是我心目中工人阶级的典型,虎背熊腰,威风凛凛,怎么会气
血不足?再说成天闭目合眼象老和尚念经,哪是革命者的形象?不过
,梳头发是可以的,《列宁在十月》影片里的卫队长老头,在起义关
键时刻也没忘记掏出小梳子梳头,并且还唾上自产的“头油”,可见
梳头发和革命工作不矛盾。我的小梳子才敢从地下转为地上。
    对头发最上心还是在部队。当报务几年,饱尝了少眠失眠的滋味
,近视镜也跨上了鼻梁,就是这满头黑发忠贞不渝,依然无怨无悔地
陪我熬夜。这在大街上招不来一点“回头率”的黑头发,却引起新老
战友们的注意甚至嫉妒。是呵,看看左右的伙计们,不是满头霜花,
就是星光闪耀,连“新兵旦子”也不例外。我开始相信老米的秘诀,
劝战友们:经常梳头。
    阅历日增,愈觉梳头发的益处。“发宜常梳”是任何版本养生经
都尊从的金科玉律。我所崇拜的苏东坡,流放岭南时,弄得他“发落
齿摇”。好在他深谙养生之道,不光“日啖荔枝三百颗”,更是坚持
月下散步梳头,很快恢复健康,才留下那么多令人称颂的政绩和传世
之作。人们熟知的曹操,也把梳头发作为养生要诀,坚持不辍。他的
文韬武略,也得益于梳头发吧?敬爱的毛泽东老人家也是喜欢梳头发
的。能和这些伟人保持一致,岂不亦悦乎。
    无论如何,伴我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黑发开始改组了,白发的
尖兵即登陆,后续部队会不断涌来,直至占领全球。岁月无情。人生
总是要走向彼岸的,这可不是一把梳子所能改变得了的。我想,有一
天我的脑袋被冰雪覆盖,那也不见得十分丑陋。况且能全过程参加黑
白头发的交接班,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
美贵在内心气质。人们熟悉的田华、陈铎,满头白发,英姿飒爽,精
神矍铄,不是显得更有风度了吗?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