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1.10
【期号】= 838
【标题】= 也来个“无农不富”如何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牟丕志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也来个“无农不富”如何

牟丕志  (1995.01.10)


<日期>=1995.01.10
<期号>=0838
<标题>=也来个“无农不富”如何
<版次>=02
<版名>=
<作者>=牟丕志
<专栏>=芳草地随笔
<正文>=
    也来个“无农不富”如何
    牟丕志
    一个时期以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提法好象
已经约定俗成,无可置疑,很少有人对此有过不同的看法。然而,这
个观念能不能更新呢,让我们也来个“无农不富”如何?
    诚然,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囿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农业生产率及经济效益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
,常常“种一坡、打一菠簸箕、煮一锅”,有人认为农业压根不是致
富的道,于是农村青壮年男子大批大批出外打工或经商去了,有的地
方出了弃田荒田现象。相比之下,我国冀南农村第一富沙河市西郝庄
村却打出“无农不富”的王牌,这里的“两高一优”农业得到空前的
发展,从耕种到收割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全村几乎家家都有拖拉
机及其它农用机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这里的不少村民都已成为
财大气粗、腰缠万贯的“大款”,这个仅有123户的小村庄,有存款
和资产在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的户占80%,几十万至上百万元的户达
10%左右,而存款及资产在三至五万元的户,在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
“第三世界”。农业兴百业旺,这里成了工业村、汽车村、彩电村、
电话村。西郝庄村的事实说明,“无农不富”提法并无不妥。
    对于我国有着9亿农民的国家,农民情况如何确实干系重大。
    时代呼唤“两高一优”农业的大发展,田中“栽得梧桐树”,何
愁没有“凤凰”栖,若是农业收益高、根基好,则农业不但能稳,且
能致富,更能造就出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农民。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