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1.12
【期号】= 839
【标题】= 托起明天的太阳——来自河口区新户乡的报道之六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学荣 徐文堂
【专栏】= 崛起的海上新户
【正文】=
 

托起明天的太阳——来自河口区新户乡的报道之六

张学荣 徐文堂  (1995.01.12)


<日期>=1995.01.12
<期号>=0839
<标题>=托起明天的太阳——来自河口区新户乡的报道之六
<版次>=01
<版名>=
<作者>=张学荣 徐文堂
<专栏>=崛起的海上新户
<正文>=
    托起明天的太阳
    ——来自河口区新户乡的报道之六
    1994年教师节前夕,河口区新户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尊
师重教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知情人称赞说,当之无愧。的确,新户
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和心血,使全乡小
学生巩固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保持100%。
    近年来,新户乡确立了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指
导思想,形成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人人争做尊师重教模范的浓厚
气氛。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青少年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高低
,将会直接影响全乡的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因此,
他们立足本乡实际,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重视、支持
学校的基础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列入党委
、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个乡成立了由乡
长房建民任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育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乡党委、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并
配备一名副乡长常年抓教育,切实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治穷先兴教,兴教求发展,全乡上下达成了重教兴教的共识。人民教
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各项教育法
规逐步深入人心,全乡干部群众兴教办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新户乡根据本乡特点,分门别类、具体
指导,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自1991年以来,全乡先后投
资94.3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投资10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
设备、文体用品等,较好地改善了办学条件。1994年,乡党委、政府
面对机关办公、住宿条件差的实际情况,果断决策,缓建乡政府办公
楼,先建中学教学楼,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40万元投入中学教学楼建
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为建好中学教学楼,乡党委、政府主要领
导带头捐款,奉献爱心,一个捐资助学热潮迅速在全乡涌起,仅3天
时间就收到捐款6万元。同时投资10万元建成了乡中心幼儿园。
    “千难万难不能难教育,千难万难不能难教师。”这个乡十分重
视教师待遇的提高,乡财政再困难,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从未拖欠民
办教师一分钱工资。自1991年以来,先后两次为民办教师增加了工资
,使其平均年工资达到1560元,高于本乡农民人均收入。这个乡不仅
彻底消灭了黑屋子、土台子,也初步实现了“教的安心、学的专心”
的目标。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领导都亲自到学校祝贺节日,并
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在社会上造成了良好的影响。
    为使学校、教学点布局趋向合理,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实际,
结合小城镇规划建设,将原有的35处学区小学、教学点合并减少到15
处。同时,为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对教职员工实行量化管理,从德、
勤、能、绩四个方面全面考核教师工作,奖惩兑现。教师与办学单位
公开实行“双向选择”,达到了优化组合,对教师实行聘请制,充分
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使义务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
可依,这个乡先后制定出台了《新户乡实施义务教育方案》、《新户
乡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印发各村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使之制度化。对本乡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每年都进行自评,配合区教
委进行复评,使义教工作评估形成制度化。同时加大对《义务教育法
》的宣传力度,把实施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经常利用
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为了加快职教和成教工作的发展,这个乡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中
心、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并配备了专、兼职教师,购置了电视机、录
像机、摄像机等电化教学设备,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在
职干部职工、回乡高初中毕业生及广大农村干部、农民进行系统培训
。仅1994年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受训人数达5000人次,使
成人教育步入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张学荣 徐文堂)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