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1.05
【期号】= 836
【标题】= “三不”感言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良龙 振华
【专栏】= 孤岛风
【正文】=
 

“三不”感言

良龙 振华  (1995.01.05)


<日期>=1995.01.05
<期号>=0836
<标题>=“三不”感言
<版次>=03
<版名>=
<作者>=良龙 振华
<专栏>=孤岛风
<正文>=
    “三不”感言
    良龙 振华
    做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看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
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不特殊,不腐化,以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
验,其表现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透过其某一侧面的表现也可窥见一斑。
    建国初期,董必武同志很严肃地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三
不”: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允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
不许接受礼物;陶铸同志在广东省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一次他带领几
个干部到外地检查工作,有一个县的领导同志设宴欢迎。陶铸十分恼
火,匆匆吃了一碗饭便离开了此后。他每到什么地方去,总是指出“
三不”: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董老和陶铸同志提出的“
三不”看似是在要求周围的人,其实是在严格要求自己。
    如今,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党的干部能否经受住考验而不被大潮
所沉没,很重要的一点仍可从“三不”上体现出来。我们不妨看一个
饭店董事长和一个公安局长他们各自不同的“三不”。贵阳市贵州饭
店董事长曾纪芦的“三不”是:女人除了自己的老婆别人的不要碰,
钱除了共产党发的别的不要贪,权除了给共产党办事别的不要用。而
陕西省米脂县公安局长高胜秀,群众给他概括的“三不”则是:除了
不要脸什么都要,除了不想死什么美事都想,除了工作不行什么都行
。前者的“三不”真正体现了一个党的干部,人民公仆的风范。后者
的“三不”则不折不扣地勾画了个自私自利行为不端的形象。曾纪芦
和高胜秀同是共产党员,又都是领导干部,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考验
面前,前者经受住了,并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后者却打了
败仗,被依法逮捕,落了个可恶的下场。
      由此,我们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作
为党的干部要经得起考验,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学习,不失时机地为自己提出诸如象曾纪芦那样的“三不
”,并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