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3.30
【期号】= 872
【标题】= 说“耻”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董春蛮
【专栏】= “味全杯”孤岛风征文
【正文】=
 

说“耻”

董春蛮  (1995.03.30)


<日期>=1995.03.30
<期号>=0872
<标题>=说“耻”
<版次>=03
<版名>=
<作者>=董春蛮
<专栏>=“味全杯”孤岛风征文
<正文>=
    说“耻”
    董春蛮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强,国乃灭亡”。古人把“礼义
廉耻”提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眼
下,我们国家对这四个字,特别是前三个字十分重视。如提倡礼貌待
人、见义勇为、廉政建设等。唯独知“耻”,提倡得还不够有力。除
“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以外,似乎很少见到。过去经常说
的“国耻”,现在好像也已经被“国恨”所取代。这样改,当然也有
一定的理由。过去的所谓“国耻”,大都是指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
列强欺凌,侵略的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起来了。当
今世界,除个别“超级大国”对新中国还有点“恃强凌弱”、“仗势
欺人”,绝大多数国家,都能以平等待我。因此,从这个意义说,新
中国已确实没有什么“国耻”可言了。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耻”又好像并没有绝迹
。有人认为,某些“公仆”“吃喝嫖赌全报销”,这就是“国耻”;
冰心老人认为,有些地方政府施欠教师的工资,这是她感到最羞耻的
事情;作家肖乾和梁晓声则认为,人文环境的“劣变”,是新的“国
耻”。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逆耳”,但语重而心长。一个国家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看它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它的国
民素质、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等等。这一点看来还没有在绝大多数人
中形成共识。“知耻近乎勇”。承认今天仍有“国耻”,是有勇气、
有信心的表现。
    除了“国耻”之外,还有个人的“光荣”与“耻辱”问题。孔老
夫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试看旧中国(当然是无道之邦),那些认贼作父的汉奸走狗,巧取豪
夺的贪官污吏,脑满肥肠的奸商巨贾,虽然身居高位,享尽荣华,但
在正直的人们看来,都不过是些“无耻之徒”。到了新中国(当然是
有道之邦),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部分人依靠自己诚
实劳动而先富起来,这固然值得尊敬。而大部分还没有富起来的人,
他们忠于职守,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也未尝不值得尊敬。如果以这
些人在今天社会中仍然清贫自守而耻笑他们,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