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5.09
【期号】= 889
【标题】= 无言的丰碑——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创业纪实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杨吉泽 徐晓辉
【专栏】=
【正文】=
 

无言的丰碑——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创业纪实

杨吉泽 徐晓辉  (1995.05.09)


<日期>=1995.05.09
<期号>=0889
<标题>=无言的丰碑——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创业纪实
<版次>=02
<版名>=
<作者>=杨吉泽 徐晓辉
<专栏>=
<正文>=
    无言的丰碑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创业纪实
    杨吉泽 徐晓辉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和加速东营市城市建设,市房屋建筑
经营开发公司(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的前身)于1987年3月26日诞
生了。作为市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隶属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系
副县级全民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
实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的开拓者,用
那一双双长满粗茧的大手,铸就了秦砖汉瓦组合的无言丰碑;用那一
串串跋涉的脚印,踏出了一部辉辉煌煌的东营房开创业史。
    时间已经过了八个年头,但公司第一任经理张家俊谈起来,还是
那样激动不已。那时,他刚从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上海来到荒凉贫瘠的
黄河三角洲,当一纸委任书把他调到市房屋建筑经营开发公司时,这
个由市房产处施工科“脱胎换骨”出的新建公司,那是怎样的“白手
起家”呢?要机械没有机械,要资金没有资金,“大本营”是二间破
陋的平房,一辆老掉牙的货车,他的兵马也只有十条汉子。
    “铺着一把草,盖着破棉袄,喝着坑塘水,啃着凉面包”,这曾
经是建设东城初期东营房开人的真实食宿写照。
    当时作为中心城建设的东城区,视野之内茫茫荒碱滩,但却没有
旧城改造的包袱,一切从零开始,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格局高起点建设
。资金是城市建设的最大难题,没有一分钱的投入,这无米之炊真实
地考验着初次下厨的“巧妇”。张家俊和公司“大本营”里的第一批
创业者高龙江、朱云长、印同春、袁怀钦等,深知房地产开发关系着
“奠千秋不拔之基,立万世无疆之业”,本着“说千言万语,走千山
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调千军万马”精神,跑遍该跑的熟
人、朋友、单位、部门和大大小小的实权单位,马不停蹄,百折不挠
,艰辛倍尝,终于筹得资金7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艰辛吞进肚里
,汗水撒入泥土,再把劳作留给星月、晨露……一个刚刚组建的企业
,力量弱,底子薄,又没名气,开发担子重,再说建设工地环境恶劣
,办成点事多难啊?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的每一个创业者,几乎都有一个动人至深
的故事,也都有一曲高亢的奉献之歌。
    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说不完;
    吃大苦耐大劳的奉献之歌唱不尽。
    第一次开工的十几幢建筑物是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院给搞的设计
,开工在即,公司派副经理高龙江、朱云长到杭州取回图纸。资金少
,东营房开人处处讲究节约,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两人出趟差
,大“家”没钱,还得从小“家”带钱,两个人第一次到人间“天堂
”杭州市,未曾游览西湖景色,又急匆匆地每人肩扛着150多公斤重
的图纸,挤上了北返的列车。拥挤的旅客中两个汉子尽管疲惫不堪,
却宝贝似地看好两麻袋设计图纸,生怕出一点点纰漏。下了火车又挤
汽车,昼夜兼程,等风尘仆仆到达工地时,他俩双目深陷,布满血丝
,胡须扎煞着,俨然经过了茫茫大漠的探险家,竞一头趴下昏睡过去
……
    牵动众人心的首次建设战役总算万事俱备,只欠开工了!不料一
场暴风骤雨不早不晚地袭来,东城工地全部被淹成了一片汪洋,遭受
了料想不及的“灭顶之灾”。运料拉土的拖拉机一陷进泥坑,死活动
不了,连坚硬的拖钩都拉坏了,只得数日泡“泥水浴”。水淹了东城
工地,也把印同春、袁怀钦给困在里头。他俩两天两夜没吃一顿饭,
两天两夜没喝一口水,两天两夜没睡一个囫囵觉。对此读者大概会疑
惑地划个“?”,“怎么不涉水转移呢”,是呵,人可以转移,但成
堆成堆的机械、料物和工地怎么办?最后还是同事划着木板从七里开
外的地方送来方便面才解了眉睫之急。
    还有,当1988年大年初一的爆竹气息弥漫在举国上下、千家万户
之时,朱云长、印同春、袁怀钦三个家庭在茫茫荒原中孤零零的几座
帐篷中燃起十里之内仅有的几缕炊烟。帐篷里光线昏暗,几块砖石支
着一口锅,几张塑料布铺在地上,也只有那满满几大海碗饺子显示出
新春佳节的喜气和团圆,三家活脱脱像行军演习中的军旅会餐。迈出
帐篷,北风呼号,大雪飞扬,寒风席卷着雪花,三家子几口人迈步在
雪原,留下几排深深的脚印……
    开弓没有回头箭,1987年乍暖还寒之际,东营房开人在东城施工
地点,平场地、扎窝棚、安锅灶、放线、测量、打桩、预算、施工,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激越的打桩声,响彻在东城上空;隆隆的马达
声,回荡在东城大地。张家俊带着10名创业者从工程立项、土地征用
、规划计划、资金投入、材料供应、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到工程验收
、交付使用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把关。大伙身体累瘦了,眼
睛熬红了,脸膛晒黑了,铁一般的汉子们,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
。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八幢住宅楼、三座服务设施、两栋教学
楼,做到当年完成主体竣工,经严格验收,主体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全
部合格,这在当时的东营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市领导握着东营房
开人的手,深深地赞许说:“真没想到,你们队伍这么过硬!”
    黄河口荒原,深厚而凝重。然而长久的蕴积一旦打开闸门,必须
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一片叫好声的合力连同东营房开人的感情激
涌随之喷薄而出。象是战役,初战告捷便打出了威风,赢得了声誉。
于是第二项、第三项工程便接踵而至。1988年,上级部门投资8万元
作为该公司的启动资金,东营房开人更加苦干巧干,当年开工建设了
市农校、市宾馆、黄河影院,市一中、市师范、市实验小学的教学楼
,市制药厂的生产办公楼房,当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不过,风浪毕竟难测,海水毕竟苦涩。1989年底,国家产业政策
的调整,银根紧缩,使房地产业率先受到冲击,本应兴旺的东营房地
产业开始萧条起来,公司承揽的工程全部转包他人,靠提取建筑总造
价2.5%的管理费支撑着,公司失去了建设的主控权。1992年初,整
个公司曾一度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昔日的红红火火,今天的龙困于
野,强烈的反差,明显的对照,东营房开人领教了现实,认识了现实
,却不屈服于现实,在上上下下几乎无路可走的困境下,他们心头自
信火炬愈燃愈旺: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关,有双脚不愁无路
,有干柴不愁烈火。
    “敢问路在何方?”1992年初,时任广饶县建委主任的田家堂由
市领导亲自点将来到了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的位置上,“受命于危
难之秋”,接下了“烂摊子”。刹时,小城舆论哗然……
    老资格的“八品官”,却不知为什么又在半百之年“见异思迁”
,扔掉手中的金饭碗,当上了一介房开公司经理,捧上了泥饭碗。是
无业绩?还是激流勇进一试商海?都不是。田家堂在广饶县建委当主
任时,在小城颇有盛名,经得他的苦心经营,尤其是组织了府前街、
城中路拓宽改造和亲自挂帅在府前街小区开发、月河西开发区,弄成
了风风光光的鲁北重镇。在大多数人眼里,尤其像他这样劳苦功高的
老同志,完全没有必要自讨苦吃,而他却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常人不敢
进的东营市房地产开发公司那巴掌大的经理办公室。此刻迎接新任经
理的不是鲜花,而是一拨又一拨脸上挂着怒气的债主。田经理只好在
两间漏风掉土的旧平房中一个劲地沏茶递烟、陪笑脸、说好话打发着
他们。
    还债要钱,索债要钱,发工资要钱,恢复建设要钱,万般焦急之
际,田经理上门与几个单位进行协商谈判,结果全部都是客客气气一
脸热情地接待进去,又全都被客客气气一脸热情地打发出来,协作融
资之事一无进展,一切从“零”开始,一切到“零”结束。这时,田
经理发现“拿唾沫粘钱”的味道比酸甜苦辣要强一万倍。再加上其间
的公司琐事杂事日常事,真是:吃不尽的苦,怄不完的气,走不完的
路,托不完的情,这其中的滋味他一直没来得及反思。面对眼前一个
个巨大的“?”,田经理陷入了沉思……
    他此时真真品味到:铁汉难有泪,有泪无处流。
    流在办公室里?那会给员工们增加忧愁。流在多年相濡以沫的老
伴面前?身体多病的老伴再也经受不住一丝苦痛。
    人,走到险崖才会显出常态下没有的胆量。
    背水一战才会生出常态下没有的勇气。
    田家堂,将他50年来积攒的力量、智慧、勇气、胆识浓缩成一个
简简单单的汉字:干!
    一个字,消瘦了他的脸庞,耗费了他的心血;一个字,又使他双
眼炯炯,有了一丝希望;一个字,也使他的工作思维增加了那么一点
“迂回战术”。
    公司怎么样了呢?43名干部职工盼着这位有着多年城建工作阅历
和丰富城建开发经验的领导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治理整顿公司的方
方面面,使这个亏损困顿、病入膏肓的开发公司起死回生,进行第二
次创业。可万万没想到,一连大半个月,田经理不问公司事,不是在
公司工地、大本营立而不语,就是在外面转悠索债要钱。有时来了兴
致,还与牢骚最多的、骂娘最响的职工喝上两杯,有人估摸不透,暗
暗为他捏着一把汗,有人有失所望,断定他无回天之力。
    十余天后,在聒耳的舆论声中,田经理旋风般地出现在全公司职
工大会的讲台上,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亲切热情,如同换了一个人
。开宗明义,三言五语地做了就职演说,朗声宣读了他亲手制定的考
勤、工作秩序、生产调度、职工奖惩、经济活动分析、计划管理、档
案管理、财务收支计划、合同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调整公司中
层班子,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范围。通过一系列的整章建制,建立
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内部运行机制,为步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管理打下了基础。他又将目标责任管理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
制定了承包考核办法,坚持“日考勤、周记实、月检查、季小结、半
年初评、年终总评”。人们这才明白,前些日子里,田经理是在寻找
打开公司“管理混乱、纪律松弛、人心涣散”这把锈迹斑斑的铁锁的
钥匙。
    东城清风湖住宅小区是市里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
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建设的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住宅小区,建设
的成败与否,对市房地产业的起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规划
设计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选用新一代住宅设计方案,邮政、储
蓄、副食、百货、托儿所、卫生所、派出所、居委会等服务设施一应
俱全,给水、雨水、污水、供热、电力、通讯、闭路电视等管网全部
埋地敷设。全部住宅都设计了半地下储藏室,既解决了居民的储藏问
题,又改善了小区的环境面貌。
    1992年5月19日,东城清风湖的20多栋楼房同时开工,开工面积
达七万平方米,这在市建设开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为赶进度,市房开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就伴着星星和月亮,和
着每天的汗水和泥水通宵干活。就这样,东营房开人以“精卫填海”
的精神,打响了第二次创业的头一炮。
    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创建时低矮潮湿的草窝
棚和地窝子;纵横交错的小区公路,取代了当年那荒碱泥泞的土道。
位于东城区胶州路以东,运河路以南,占地面积11.83公顷的东营市
市府清风湖住宅区如期竣工了。漂亮优雅的小区分为四个组团,建筑
总面积9.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总面积8.9万平方米,可居住4600余人
。漫步清风湖小区,不难发现小区全部采用放射加环状结构道路,中
心全为绿坪,每一个组团也都有一块组团绿地。
    正像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还有许多空白一样,田经理通过
几年的风风雨雨,几载的上下求索,发现应在东营市房开公司发展史
的表格里填补待开发的许多空白点。
    多年来,该公司主要以承担市政府大批工程的统代建方式经营,
这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于是,田经理与管理人员反复预测分析
,决定以工程建设监理的方式积极开展业务。譬如,1994年初,该公
司承揽到东营市大型工业重点项目——PVC塑胶管材项目后,用二十
个昼夜完成土方工程量10万立方米,又经过三个月的日夜施工,把43
17根碎石桩全部打完,顺利完成了PVC塑胶管材工程的土建工程的监
理工作。通过该公司对PVC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施工企业建立和完
善了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工程质量预控,为东营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
司成立专门的建设监理公司奠定了实践基础。
    “东边日出西边雨”,公司又确定了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
展路子。在公司经济效益以房地产为龙头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组建了
建安公司、设计室、建材厂、材料供应站、物业公司、新型建材、建
材经营、装饰装修、商品外贸等独立实体,到目前已基本实现规划设
计、开发、施工、管理的一条龙多元化经营生产,1994年多种经营收
入达294万元。每当田经理在谈起多种经营发展的时候便豪迈地说:
“力争二、三年内,使公司的多种经营产值,利税要达到公司总产值
、利税的30%左右,从业人员达300人”。
    面对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和日趋提高的市场竞争能力,田家堂,
这位饱尝过酸甜苦辣的公司决策者虽然也在心中飘过几丝快意和兴奋
,然而,使命感和责任心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永远不会知足的人,一个
富有开拓精神和改革精神的人。他认为,越是家大业大就越需要强化
管理,企业就越需要转换经营机制,否则便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要树立起“抓质量,树信誉,干一流,抓管理”的公司宗旨,要
发展必须走向市场,牢牢稳住住宅建设综合开发这方阵地,按国家科
委、建设部推广的小康住宅为标准,以建设微利房为主,为政府排忧
,为百姓解难,同时大力开发商品用房,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尤其
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建立健全商品房销售手续和制度,做好充
分的市场调查,狠抓售后服务工作,努力树立公司在整个东营市乃至
胜利油田中的整体开发形象。
    东营房开人建的楼越来越多了,那大干一番事业的思路也越拓越
远。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了人
才和技术,谁就拥有了竞争实力。所以,必须依靠人才优势和科技进
步,才能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田经理等
公司决策者,一方面坚持“多途径育才,多渠道聚才,多方面用才”
的方针,另一方面,花大气力狠抓职工教育,对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
组织培训学习。到目前为止,公司现有职工75人,有职称的48人,其
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的37人,具有中专以上文
化程度的共有57人,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可谓人才济济。
    纵观东城大地,自1986年开工以来,目前已围绕胜利大街和黄河
路两条构图轴,建成行政办公、科研文化、商业购物、公园游乐、居
民住宅等占地15平方公里。如今漫步东城,人们呵,此刻你们不要忘
记那些年轻的拓业者们啊!副经理董建华、朱云长对工作认真负责,
积极主动带领职工开展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副经理印同春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后勤保障等日
常事务工作。是啊,黄河口的传说多,黄河三角洲的奇迹多,黄河口
房开人震撼人心的故事多。
    几度风雨骤,几度飞雪春。我们不妨让近三载的一系列数字作证
东营房开人二次创业的卓越辉煌:
    1992年,在建工程总面积13.3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4.1万平
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43.8%,全年完成开发工作量2560
万元;1993年,在建工程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6万平
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46.4%,全年完成开发工作量4000
万元;1994年,在建工程总面积10.2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6万平
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43%,全年完成开发工作量4500万
元。
    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东营房开人初衷未改。东营市房地
产综合开发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
,内设三科一室,三个开发部,下属9个经济实体,从单一的为市政
府代建工程发展到商品房综合开发、建筑设计、建筑安装、材料供应
和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建设服务体系和全方位目标管理体系,这是东
营市目前唯一的二级房地产开发公司。
    八年寒来暑往,该公司累计完成开发施工面积31.8万平方米,完
成开发工作量1.8亿元,其中开发住宅面积为15.5万平方米,统代建
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开发土地面积35万平方米,工程质量合格率为
100%,优良率达到40%以上。这是多么惊人的变化,多么振奋人心
的发展速度!在这些简单数字的背后,是艰辛的攀登,是抗争的汗水
,是风浪险滩的历程,是顽强拼搏的凯歌。不过,这已是昨日的歌。
东营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发展到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方位。
    环顾东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田经理这位清醒的决策者不骄不躁
,高瞻远瞩,倍感压力重重。他带领公司其他几位决策者在对整个黄
河三角洲地区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冷静分析后,审时度势,
又在规划着新的发展蓝图。
    据说,这一蓝图,东营房开人正在描绘着: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
跨世纪工程的全面实施,将把东营市建设成为“浓萌掩碧水,绿树抱
白楼。平原显山迹,城塑展神斧。河湖连碧海,千帆环城游。青山极
目望,黄河入海流”更具楚楚动人风采的新城。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你大胆地向前走。往前走,前边是一方
新天地;往前走,辉煌等着你!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