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8.01
【期号】= 925
【标题】= 强化主导意识 实现重点突破——垦利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情况的调查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专栏】= 寿春杯新闻竞赛
【正文】=
 

强化主导意识 实现重点突破——垦利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情况的调查

  (1995.08.01)


<日期>=1995.08.01
<期号>=0925
<标题>=强化主导意识 实现重点突破——垦利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情况的调查
<版次>=01
<版名>=
<作者>=
<专栏>=寿春杯新闻竞赛
<正文>=
    强化主导意识 实现重点突破
    ——垦利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情况的调查
    市委工业生产领导小组联合调查组
    近年来,垦利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进一步强
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从垦利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工业强县”战
略,工业生产实现了突破性发展。199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5
7亿元,实现利税6219.06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152%和119%
;财政收入达到4233万元,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今年他们以“管理
效益年”为主题,狠抓企业管理和扭亏增盈,大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速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双过
半”。到6月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48164.5万元,同比增长65.61%;工业销售产值31879.41万元,
同比增长63.96%;实现利税4940.62万元,利润2383.01万元,分
别增长100.04%和107.14%;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
92%。总结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县委、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立了“以农
业为基础,工业为先导,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要求在
稳定农业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工业,努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为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工业强县”战
略的认识,他们以与兄弟县区比发展条件、比发展速度、比经济总量
、查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县范围内
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
5次带队赴周边地区和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
,启发了思路。各乡镇、各企业也纷纷寻找学习对象,走出去,请进
来,促进了全县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炼油厂确定了“跨行业经
营”的思路,并很快考察论证了技术含量高、市场行情好、规模大、
效益高的玻璃棉项目。目前该项目土建工程全面铺开,设备招标已经
完成,该项目总投入1.4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利税可达3000万元以上
。通过组织到坊子区学习,使垦利镇同坊子区穆村镇结为友好乡镇,
在机械加工及铸造方面达成了联营合作意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通
过解放思想活动,全县上下普遍形成了共识: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关
键。特别是作为一个工业总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基础差的经济欠
发达县,只有咬定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才能
不断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县各级
各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出现了齐心协力抓工业、促经济的新局面。
    二、狠抓投入上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工业的产出要以不断的投入为前提,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
大的投入,就没有大的产出,尤其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经济欠发达
地区,没有多少可以“挖潜改造”的。必须靠增加投入来加快工业发
展。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存量改造与增量优
化并举,以增量优化为主,主攻投入上项目”的发展思路。一是明确
投入的重点。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分析,确定以石油化工、机械加
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并对这些行
业的区域布局、重点产品、龙头企业等作了科学规划,增强了新上和
技改项目的可行性。
    县炼油厂按照“大化工”的发展思路,经过改造,
年加工原油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40万吨,同时又新上了6000KW热电项
目、8000吨玻璃棉项目、2万吨/年气体分离装置和7万吨/年催化裂
化改造三个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其中,热电项目、2万吨/年
气体分离装置和7万吨/年催化裂化改造项目可望年内投产。玻璃棉
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县炼油厂实现了由燃料型石油加工行业向跨行业
集团经营的转变。县化肥厂在连续几年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积极寻
找合作伙伴,启动农药生产车间,投资620万元,新上万吨甲醇联产
项目,预计年内可以投产。县面粉厂的50吨/日面粉机组项目也将在
近期投产。另外,华英、华达等精密铸造、铝型材加工项目以及建筑
建材、装饰装潢业都有了较快发展。这些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的陆续投产,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二是落实投入计划
,明确目标和责任。县委、县政府把工业投入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经济主管部门、各乡镇、各企业
,并制定落实了增加投入的具体保障措施,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增强了各级抓投入、上项目的压力和动力。去年,全县下达投入计划
8000万元,实际完成9779.4万元。今年,下达投入计划(不包括县
炼油厂)110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5656.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1.
40%。三是抓住制约新上和技改项目的关键,广开筹资渠道,确保投
入资金及时到位。千方百计争取列批省市重点项目。炼油厂的热电、
焦化改造和化肥厂甲醇联产项目,分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取得了金
融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专项资金。主要是国家、
省有关的专项资金、财政等部门的周转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
极寻求合资合作伙伴,如华英、华达精密铸造项目、天利针织项目等
。目前,全县“三资”企业总数已达17家,利用外资482.23万美元
,多渠道吸引外地资金。郝家镇铝合金项目从外地拆借资金80万元,
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通过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吸聚社会闲散
资金。1994年,全县共有12个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共聚集各种股
份资金763.3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各方关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把选拔培养企业家作为全
县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对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定
期考核,在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问题上,坚持“五个不”,即不论
出身,不论成份,不分年龄,不计前嫌,不求全责备,只要有能力使
企业得到发展,给职工带来好处,为国家做出贡献,就大胆选拔、大
胆使用,他们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和龙头乡镇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
技术优势,辐射和带动全县企业的发展。先后从县炼油厂抽调近10名
青年骨干,充实到了县化肥厂、宏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及部分乡镇的
领导岗位上。从县直各部门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有胆有识的“能人
”到各企业任职。同时,大胆选拔了近20名农民企业家和个体私营经
济的“能人”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他们大张旗鼓地树立、宣
传优秀企业家典型,鼓励培植企业家群体。今年初,县委、政府作出
了《关于授予王克文、王秀华、巴洪斌同志“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称号的决定》,给予他们晋级奖励,并在全县经济工作大会上为11
名优秀企业家披红戴花,在全县形成了干经济、比贡献、求发展的浓
厚气氛。可以说,垦利县近几年来工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很重要
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了一支素质好、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优
秀企业家队伍。
    四、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
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县委工业领导小组,并根据
实际,制定了工业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和分工负责制度。县委工业领
导小组成立后,在研究制定全县工业发展政策、做好工业生产宏观指
导和调度、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实行
了县六大班子领导成员“三包”制度。自1993年开始,实行了县六大
班子领导成员和县直经济部门包乡镇、包企业、包新上项目责任制,
且每年制定承包方案,对所包单位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年度计划目标、
重点项目、进度要求、奖惩标准等逐项明确,落实到人,调动了各位
领导成员抓工业、上项目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
加快发展工业的新格局。三是乡镇领导力量重点向乡镇企业倾斜。县
里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乡镇企业,班子成员中要有1—2名党政副
职专门抓乡镇企业。同时要从一般干部中抽调精兵强将抓乡镇企业,
从领导力量和精力上对乡镇企业实行倾斜,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步
伐。今年1—6月份,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101022万元,同比增长
了51.7%;完成总产值90218万元,同比增长了53.1%;实现利税5
176万元,同比增长了54.88%。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