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08.01
【期号】= 925
【标题】= 垦利县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系列报道之五  科技之花开遍胜坨大地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杨同起
【专栏】=
【正文】=
 

垦利县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系列报道之五  科技之花开遍胜坨大地

杨同起  (1995.08.01)


<日期>=1995.08.01
<期号>=0925
<标题>=垦利县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系列报道之五  科技之花开遍胜坨大地
<版次>=02
<版名>=
<作者>=杨同起
<专栏>=
<正文>=
    垦利县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系列报道之五
    科技之花开遍胜坨大地
    在垦利县胜坨镇的科技发展史上有着这样的记录:1991年被市政
府列为“星火密集区,同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示范乡镇;1994
年4月被省科委列为全省26个科技示范乡镇之一。同时,该镇有一处
企业被省科委列为高新技术企业,两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生
长点。这些荣誉说明该镇实施的“科教兴农、科教兴企”战略已取得
显著成效。胜坨镇的领导把科学技术作为振兴经济的先导,叫响了“
科技兴镇”的口号。
    该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科技
副镇长,全镇20个行政村选聘了科技村委主任、采取“加强村级、延
伸到户”的科技带动战略,向每一位农民渗透科技知识,形成了“以
镇科技小组为中枢,科技网长为二传手,村级技术人员为纽带,科技
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农技推广网络。8处镇属企业都配备了科技副厂
长(经理),并有5处企业建立起了科研机构。同时,注重与大专院
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研制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目前,该镇与30
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了长期协作关系,引进人才,培训人
才,进行新产品开发,仅1994年,他们就从北京、天津、青岛、胜利
油田等引进特别技术人才12名,输送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习深造
的专业技术人才30多名。全镇形成了系统的科技应用推广体系,已拥
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多人,农技推广示范村6个,示范户725户,
农技人员1350人,乡镇企业技术骨干3650人。
    在加强科技网络建设的同时,他们还加大推广力度。在农业方面
,以发展经济林、瓜菜以及种藕养鱼为突破口,建立了东王、巴东、
坨南三处经济林生产基地,并大力推广了测土施肥,作物嫁接、化肥
深施、瓜菜高产开发等八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均取得了理想的经
济效益,仅瓜菜一项每年全镇收入就达到500多万元。在工业产品生
产中,他们下大力气向高科技攀登。围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上
项目、增投入、求发展,并积极承担实施省、市星火计划项目。胜坨
实业公司化工厂在4年中,先后组织实施8项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计划项
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开发四大系列石油化工产品,其中石
油助排剂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
填补省内空白,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试制产品。万达实业公司生产的
电磁线、无杆采油泵轴、绝缘润滑油等产品分别填补省内空白。其他
像润滑油各项技术指标分别达到或超过美国同类产品。所生产的无杆
采油泵轴产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韧性强、硬度高等特点
,适应3000米以下深井采油的需要,可替代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大
量外汇。近年来,该镇有12项科研项目被省科委列为“星火计划”项
目,其中有5项填补省内空白;有2种产品被授予山东省“星火项目”
三等奖;有一种产品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产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一种产品被国家科委定为重点试制产品;2种产品在墨西哥举办的“
中国实用技术及产品贸易展览会上获银奖;2种产品获省高新技术及
产品展交会银奖。
    科技推广形成的强大辐射力,带动了整个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
经济和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变。在乡镇企业上,已形成建筑安装、石油
化工、精密铸造,机械加工、电工材料、纺织浆料、工艺装饰、制革
、制氧、油漆等10大行业组成的群体,生产70多种产品,100多个规
格,产品销往10多个省市。在科技带动下,胜坨镇所有村办、镇办企
业无一亏损,其中2处企业1994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在农
业上,他们建起桑蚕、莲藕、畜牧、淡水养殖四大生产基地。科技成
果的推广应用,科技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已成为该镇发展经济和社
会各项事业的重要支撑体系。
                            (杨同起)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