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10.07
【期号】= 954
【标题】= 刮目看利津系列报道之四  典型推动促发展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陈谨之
【专栏】= 刮目看利津系列报道之四
【正文】=
 

刮目看利津系列报道之四  典型推动促发展

陈谨之  (1995.10.07)

   刮目看利津系列报道之四
    典型推动促发展
    本报记者 陈谨之
    “没有典型,就没有水平。”利津县经济迅速崛起的事实,又一
次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近年来,利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现典型和培养典型作为推动
全县经济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在全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
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县
重点扶持了100个专业村,从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给予帮助扶持,
使100个专业村迅速成为全县“双高一优”农业的样板和旗帜,有力
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淡水养殖方面,涌现出了利津镇官
庄、明集乡郑家、王庄乡扈家滩、罗镇乡前邵等10个专业村。共养鱼
3552.5亩,养中华毛蟹1774.5亩,占全县淡水养殖面积的44%,产值
的49%,仅此一项十个专业村人均增收1022.6元,同时还涌现出了隆
爱芬、李文然、王光武、王光召等一大批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的养鱼
养蟹能手。在畜牧养殖方面,涌现出了利津镇崔林、北宋乡宋家、明
集乡北张、罗镇乡后灶等一批养鸡、养牛、养羊专业村,出现了一批
养鸡1万只、养牛200头、养猪300头、养羊300只的专业饲养大户。利
津镇的隆荫生投巨资建起年孵化雏鸡250万只左右的大型孵化场,成
为黄河三角洲远近闻名的养鸡状元。赵永森率先举家开进北大洼,兴
办家庭牧场,规模已发展到牛200多头,羊300多只,固定资产五十多
万元的规模。
    农村典型的发现培养,带动和促进了利津县“双高一优”农业的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为利津县工业与农业实现
对接,发展工业生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利津县委、县政府果断
地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全县所有企业进行排队摸底,从经济实力、产
品营销、发展前景选出了十个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实施“龙虎
带头”战略。县石油化工厂总投资3300万元,当年建厂当年见效,成
为利津县工业的一支“新奇兵”。据统计,“十虎”今年上半年已完
成技改投资4265万元,固定资产已达到了9123万元,完成产值6015.9
1万元,占县属完成量的67%。“十虎”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责任感、
使命感、光荣感明显增强,各打各的优势战,各拿各的新招数,形成
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阵势。在这些骨干企业的带动下,王庄冷藏
厂、光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盐窝皮革厂、县酿酒厂等企业奋起直追
,一批以“十大基地”为依托的加工型龙头正在形成,这些龙头企业
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和起飞点。
    利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能人的带头作用。他们把隆立昌、隆
荫生、隆爱芬“三条龙”请到县委大礼堂,向全县人民传授致富的经
验。老工程师朱继德,三十年如一日,为利津工业发展呕心沥血,荣
获“利津人民奖章”。利津县纺织总厂魏建华等一批优秀企业家脱颖
而出,为利津县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