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11.07
【期号】= 967
【标题】= 再回西营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连乐新
【专栏】= 话今昔
【正文】=
 

再回西营

连乐新  (1995.11.07)

   再回西营
    文/连乐新
    借放假的日子,回我的故乡广饶县西营乡走了一趟。家乡近几年
最显眼的变化莫过于田野上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了。走进乡亲们种的
蔬菜大棚里,只见嫩嫩的秧苗青翠欲滴,枝蔓上挂满了顶花带刺的黄
瓜、胖呼呼紫黝黝的茄子、笑红了脸的西红柿……,和乡亲们的神采
是多么协调。大棚内洋溢着夏日的火红、秋天的丰实。改革开放的春
风,使得世世代代种惯了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庄稼汉,与“双高一优
”农业攀上了亲;跟商品经济、市场信息结下了缘。
    这个乡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交通便利,南靠临淄北羊蔬菜批
发市场,成为大棚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丰厚的经济效益使这里的冬
暖式蔬菜大棚遍地而起。目前,全乡除原有的5500个大棚外,今年又
新建2600个,平均每户一个。仅大棚蔬菜生产一项,人均纯收入已超
过1500元。靠大棚年收入超过万元的户已很普遍。
    农民有了钱,一切都变了样。前几年,各村都搞村庄统一规划,
通街通路是村干部最伤脑筋的。今年,当你走进了这里的村庄,看到
的是整齐的街道、漂亮的房屋及个个富丽堂皇的门楼。更让我们感到
惊诧的是,村中那来来往往的摩托车以及它的驾乘者——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你看他们的神态、他们的衣着,一时难以明白这是都
市里的村庄还是村庄里的都市。
    当我和前贾村年轻的支部书记交谈时,他告诉我:随着农民的收
入不断增加,对第三产业又起到了带动作用,致富门路也就多了起来
。你看这村的好几家馒头房生意多么红火,一天可卖二百多斤馒头,
年收入不下万元;电焊维修、磨面机房、一个个经销点沿街排成了小
商场。我们农村不缺柴草,但家家都用液化气做饭,因为大家手中有
钱,就图个干净、方便;村里上了一部二百门的电话总机,机号很快
被占满,大家为的是互通情报、交流信息。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是
上了一个大台阶,邻里吵架,不孝敬老人等现象也很少见了。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引导下,我们农村经济已经走上了以蔬菜大棚为龙头带
动其他行业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一脸
自豪的神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显然,家乡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气
象。
    小时的伙伴对我说:“快停薪留职回来吧,玩上一个大棚;保你
手里比现在松缓”。我问:“玩大棚难吗?”“哦,这里面也有很多
学问的。”随后什么“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一串串新名词随口
而出,让你听的一愣一愣的。
    不难看到,这些依恋着大棚的乡亲们,他们的心就如长了翅的大
鹏,想得更高、更远。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