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11.02
【期号】= 965
【标题】= 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振志
【专栏】= 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展“八五”辉煌  绘“九五”蓝图
【正文】=
 

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

张振志  (1995.11.02)

   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
    张振志
    编者按:为了宣传好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反映我市学习贯彻五
中全会的情况,回顾我市“八五”期间的巨大变化,畅谈“九五”发
展的宏伟蓝图,激励全市人民献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为实现“
九五”计划和远景规划而努力奋斗,本报从11月份开始开辟“认真学
习五中全会精神,展‘八五’辉煌,绘‘九五’蓝图”专栏,陆续刊
登我市有关部门或单位负责同志撰写的文章。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
结了历史成就,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奋斗目标。我们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就要立足我市实际,总
结分析“八五”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制定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步伐,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八五”期间,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前进,可完成和超额
完成“八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
得了新的进展。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八五”末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217亿元,比“七五”末增长84%。二是地方经济发展较
快。预计“八五”末地方国民生产总值比“七五”末翻了一番多。地
方工业高速发展。“八五”期间,工业基建、技改累计投资26亿元,
预计地方工业总产值在“七五”末的基础上翻了两番,PVC、中密度
纤维板等一批骨干项目正在建设,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盐和盐化工
、纺织、造纸、机电、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多元工业体系。农村经济
全面发展,农业开发成效显著。“八五”期间,农业基本建设累计投
入资金2.6亿元,开发荒地12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7.4万亩,
建设吨粮田12万亩,开发建设草场60万亩,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粮
食、果品、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乡镇企
业总产值预计比“七五”末增长5倍。财政金融增长较快。三是基础
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一次蓄水能力达到4亿立方米;公路通车里
程3400公里,建成东营港至黄河大桥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东营港扩建
一期工程正在建设;胜利电厂一期工程2×2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二期工程2×30万千瓦机组正在组织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和村庄都通
了电;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划;通信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国际国内电
话直拨。四是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八五”期间累计批准利用外
资项目300个,合同利用外资额3亿美元。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预计“八五”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444元,人均消费额1200
元,职工平均工资6960元(其中地方职工平均工资3800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1550元。六是科技教育与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未来走势,
“九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框架是
: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黄河
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的总目标,最大限度地启动改革和开放两大动
力,切实做好做活三篇文章,实施科教兴市、投资多元化、企业集团
化三大战略,抓好强乡镇、强企业、强项目和拳头产品四个关键,优
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
平。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农牧渔
业基地,形成石油化工基地的基础框架,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
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70亿元,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实现黄河
三角洲开发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围绕“九五”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突出抓好以下发展重点。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农牧渔业基地。到2000年,初步建
成农牧渔业基地,形成粮食、棉花、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林果、
芦笋、桑蚕、中药材、食用菌、白莲藕等主导产品。乡镇企业按照“
既要发展,更要提高”的原则,突出抓好四个结合,促进四个转变。
    加速工业发展,重点培植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2000年,形成石
油化工基地基础框架,工业总产值比“八五”末翻一番,培植市石化
集团、大明等5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九五”期间,
重点实施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修建南展水库一期工程、建设
东红路黄河大桥至济青路段高速公路、东营至博兴高速公路、配合省
实施德东铁路建设、扩建东营港、建设万吨及万吨以上级深水泊位等
工程。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建筑业。“九五”期间,建筑业
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10%。
    建立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九五”末,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1%提高到16%。
    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建设现代化外向型经济区。充分利用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运行
机制。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突出抓好各级各
类科技计划的实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坚持经济与各
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高,促进社会全面
进步。围绕“衣、食、住、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九五”末,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1万元,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10000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38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实现人人
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作者系市计委主任)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