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12.16
【期号】= 984
【标题】= 吃透市场天地宽  利津县毛蟹养殖“冷”“热”启示录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德华
【专栏】= 深度报道
【正文】=
 

吃透市场天地宽  利津县毛蟹养殖“冷”“热”启示录

德华  (1995.12.16)

   吃透市场天地宽
    利津县毛蟹养殖“冷”“热”启示录
    利津县的毛蟹养殖,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经历了“热——冷—
—热”的反复,蟹农们也饱尝了“赔与赚”的甘苦。通过前后三次的
采访,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钱,不能白赔了
    去年秋上,毛蟹收获之后,我们来到利津采访时,蟹农们七嘴八
舌,议论纷纷:上年冬,县里招呼养毛蟹那阵子,都说1公斤成蟹200
多元好卖。可养出来了,60元1公斤也没人要。上边(县里)也很急
,赶忙召开调度会,派人南下北上,寻找销路。折腾了一、二十天,
虽然也来了几家客户,可人家嫌毛蟹个头小,不要!市场这玩意儿,
也太没准儿了……
    于是,群众对养蟹失去了信心。
    但是,有的蟹农却是另一番心思。大赵乡南洼村的刘大华说:“
一提起养蟹,俺心里就不好受,‘哐当’一下赔上了10万元!可俺还
想养。”他有点激动地继续说:“钱,不能白赔了!俺要好好想想,
出去看看,摸准市场,明年再赚回来。”
    这样想的,不光刘大华。
    县里的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请专家进行专题论证,到外地进行
专题考察,下决心明年再掀“毛蟹热”,帮蟹农把赔出去的钱再赚回
来。
    各乡镇也都组织蟹农外出参观取经,那些发誓再也不养毛蟹的人
也都纷纷跟上,决心明年真发“毛蟹财”。
    启示之一:胜败乃兵家常事。闯市场赔本,也是很正常的。关键
是赔了本后怎么想、怎么干。有了“钱,不能白赔了”的思想,才有
“再赚回来”的压力与希望。
    赔,不能怪市场
    今年春天,当我们再来到利津时,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养殖场
面:修池的修池,放水的放水,还有的修整薄膜隔墙和疏通挖掘排灌
水渠……
    我们又见到了刘大华。
    刘大华挽着裤角、拄着铁锨,站在蟹池里,有点神秘地对我们说
:“虽然扔上了10万元,却使我明白了一个理儿——赔,不能怪市场
。”他说:“去年养毛蟹的大多数赔了本,可人家盐窝镇的刘村,10
0亩蟹池咋就赚了6万多元呢。都说市场不行,可外地的为啥就来咱利
津养蟹呢?”
    是啊,正当蟹农们发誓再也不养蟹的时候,辽宁庄河的客商却说
:“你们不养我们养!”说着,推土机就轰隆隆地挖开了蟹池。北京
、上海的开发商也来了,连美国国际友谊公司看到《深圳特区报》上
的招商广告,也一趟趟跑来洽谈……这些足以说明,养蟹市场前景看
好。
    “养蟹赔本,不是市场问题。省外贸来收毛蟹,160元1公斤,可
规格不够大,人家不要。这能埋怨市场?关键是养殖技术、饲养精度
问题。”一说到关键问题,也就此达成了共识。
    于是,全县的蟹池,摒弃了粗放养殖,都实行了小池精养,拿大
规格,为毛蟹的丰收和高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之二:市场没有倾向性思维,最公平。不仅养毛蟹,凡是做
买卖、搞经营,不能赔了就怪市场。而应该先从主观找原因、想对策
、拿措施,再赚回来。
    赚,还得大规模
    金秋时节,在利津大地上,到处洋溢着毛蟹丰收的喜悦。
    刘大华乐哈哈地说:“今年光成蟹就卖了7万多块,明年一开春
,扣蟹少说也卖20万块。除去成本,净赚20万满有把握。”
    刘村赚了30多万。
    罗镇乡稳赚200万。
    王庄乡卜庙村的王光武,每亩毛蟹净赚4000元!
    他们真地赚了。他们把赔的赚回来了。但他们没有满足。他们又
开始扩大养殖规模。
    这个县的罗镇乡与大连“圣连食品有限公司”联营,聘请沈阳水
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承包了县里的对虾育苗场育毛蟹苗;开发了80
0亩蟹池养毛蟹;形成了“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今
年,育苗场创产值100万元,养蟹产值320万元,醉蟹加工产值10万元
,充分显示出了规模效益的优势。明年,他们打算再养1000亩毛蟹。
    启示之三:市场经济多姿多彩,错纵复杂,只有透过市场的表面
现象看其本质,才能把握准到底“多”好还是“少”好;只有透过现
象看清本质,才能吃透市场;只有吃透市场,经营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德华)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