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5.12.14
【期号】= 983
【标题】= 无愧时光——记市油区办驻大赵村包村工作组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张松
【专栏】= 下派干部在基层
【正文】=
 

无愧时光——记市油区办驻大赵村包村工作组

张松  (1995.12.14)

   无愧时光
    ——记市油区办驻大赵村包村工作组
    本报记者  张松
    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任其流逝,自然难成事业,也就枉
然而去;紧紧追随,用辛劳和业绩构筑起一分一秒的轨迹,面对时光
,无愧无悔。
    对此,市油区办驻利津大赵乡大赵村包村工作组的同志们,感触
良多。因为,他们在一年的时光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卓有
成效的工作。他们回首过去的春夏秋冬,无愧!
    1994年12月12日,以市油区办办公室主任刘晓江为组长、宋世民
、刘国华和司机韩方奎为组员的包村工作组,进驻了利津县大赵乡大
赵村。背包一放,便深入到农户走访,了解情况。当这个只有不到80
0人的村子跑完后,刘晓江和他的同事们,渐渐地明白了上届下派包
村干部常说的一句话:到基层去,办实在事,干扎实活。这既是一种
深刻体会的总结,更是新包村组员应遵循的准则。于是,这个平均年
龄不到30岁的工作组,开始了他们下派以来的第一个动作。对村党支
部班子进行了调整,新选举了村党支部书记,使班子的主要领导更加
年轻化、知识化、富有朝气和开拓精神。紧接着,他们对上批包村干
部所上项目进一步完善、巩固,强化了管理、科技服务和综合效益的
提高。同时,按照大赵村的实际情况,帮助大赵村继续上新项目,培
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在市油区办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提供7万元
周转金,承包了乡里的猪舍,扶持起了5个养猪专业户,形成了年出
栏1000头猪的养猪场,并引进了良种猪,形成了自繁自育、滚动发展
的能力,现在,已出栏肥猪800头,纯收入9万多元。市油区办无偿投
资20万元,为大赵村援建了一个占地60亩,蓄水能力10万立方米的水
库,不仅解决了水稻生产用水,还发展起来淡水养鱼和苜蓿种植,这
样一来,仅水库库区经济就给大赵人带来40万元的年收入。
    刘晓江和他的伙伴们,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深深地融进了当地经
济发展的热流中。他们一鼓作气帮助大赵村引进了美国圆葱种植,并
与外贸部门签订了出口收购合同;发展养鸡专业户3个,养鸡规模达
到5000只;新上木器加工坊一个,年收入超过5万元;新上馒头加工
项目年纯获利2万多元;新上建筑施工队2个,年收入5万元……他们
还把自来水引进村,使大赵村成为全乡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今年
,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8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50元,比去年增长
了66.6%。
    面对如此成就,工作组的4员大将们都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充
实,也含有充实背后不愿提及的难处。刘晓江,妻子带着4岁的孩子
,岳父在青岛作手术竟没空去看望;宋世民,患有胃病,妻子没工作
,父亲已70高龄,一家5口人没房住,在刘家村租房度日;刘国华,
妻子临产之际下派进驻,没有一句怨言;韩方奎,作为编外组员,一
干就是“两届”,家里种的地他从未请假忙活过。他们时刻牢记,作
为市直下派干部,为了展示市直机关干部的风范,维护市直机关的形
象,必须脚踏实地,为民造福。
    一年时光瞬间过,留得足迹慰民心。刘晓江和他的伙伴们,在大
赵这个偏远的村子里,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