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11
【期号】= 995
【标题】= 领头雁——记市“致富女能手”李吉英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张莲玉 王宗娥
【专栏】= 人物画廊
【正文】=
 

领头雁——记市“致富女能手”李吉英

张莲玉 王宗娥  (1996.01.11)


<日期>=1996.01.11
<期号>=0995
<标题>=领头雁——记市“致富女能手”李吉英
<版次>=02
<版名>=
<作者>=张莲玉 王宗娥
<专栏>=人物画廊
<正文>=
    领头雁
    ——记市“致富女能手”李吉英
    本报记者 张莲玉 本报通讯员 王宗娥
    李吉英小传
    未到而立之年,李吉英却已拥有好几个全镇第一:在全镇第一个
建起了蔬菜低温棚;在全镇第一个办起养鸡场;在全镇第一个建起规
模化的养猪场。正是由于有了她的“第一”,全村、全镇的种养热潮
迅速掀了起来,许多人因此走上富裕之路。李吉英这位普通的农家妇
女,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强人”,1994年被授予全市“致富女能手
”的荣誉称号。
    远远近近的老百姓十分清楚:当种植、养殖这个第一,可不是件
那么容易的事情。你想想,把大把大把的票子甩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
的事儿上,那不是象踩在薄冰上一样吗?!可李吉英就是李吉英。她
成功过,失败过,但有一个理儿她是认准了的:天上掉不下馅饼来;
要想致富,不敢干咋行呢?!
    1992年,李吉英和丈夫付旭宗一道在全镇首先建起了0.6亩的蔬
菜低温棚,种植了芹菜,当年收入8200元。在她的带动下,到1994年
,全村先后建起了51个蔬菜大棚。这年春,李吉英又与丈夫合计着建
起了全镇第一个养鸡场。5月份进了第一批肉鸡苗1050只。由于技术
、饲料、防疫环节不过关,鸡感染上了大肠杆菌,很快死去了六、七
十只,死亡率达6%。于是,好心人劝她:鸡这玩艺儿不是那么好养
的,算了罢。也不管冷言冷语:没本事就甭养,出那个风头干啥!李
吉英陷入了苦闷中。这时,丈夫鼓励她:“嘴长在别我人身上,要说
就由他说去吧。咱们年纪轻轻的,不干点事儿到老了要干也干不动了
。”于是,他们到附近20多处养鸡户学习经验,取长补短,还特地请
来了驻在镇里的寿光技术员。同时,又买来了《养鸡新技术及鸡病防
治》、《肉鸡——高效益饲养技术》等科技书认真钻研起来。很快,
他们找到了原因,开始科学精心地饲养。肉鸡需2小时喂一次,一昼
夜就得喂12次,为此,李吉英特地买来小闹钟挂在炕头,她值前半夜
的班,丈夫值后半夜的班。鸡舍温度要求严格,从进小鸡时的35℃在
7周内要逐渐降到18℃,李吉英便在每间鸡舍生上两个炉子,随时增
温、降温。恐一支温度表、湿度表不准确,她还在每间鸡舍各挂了两
支温度表、湿度表,随时观察。仅52天时间,第二批500只鸡出栏了
,成活率达98%,平均每只重2.55公斤,纯收入2000多元、从此,
李吉英一发不可收拾,第三、第四批……接连地养了起来,成活率都
保持在99%左右。1993年6月28日,她又进了蛋鸡种苗1500只,经过
精心饲养,120天开始产蛋,每只鸡年产蛋300个左右,合20公斤重。
到1995年4月份,最后一批鸡出栏,李吉英纯收入6万多元。
    1993年,县里在反复论证基础上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业。陈庄镇确
定了李吉英等5个曾有养殖经验的户为大户,计划每户250头的规模,
让他们在全镇起个示范带头作用。计划归计划,建一个猪场需十几万
元,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搞不好,说不定大把的票子打了水漂儿。
大家都望着。可这样观望啥时是个头?李吉英果断地和丈夫筹措了十
几万元又在全镇第一个建起了25间猪舍。5月份进猪苗256头。这时的
李吉英越来越“精”起来,她买饲料,自己按比例配,120天出栏200
头,纯收入4万元。10月份又进猪苗150头,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李
吉英和丈夫特地作了试验,剔除以往饲料中的草糠和酒糟成分,全部
按临沂富达饲料有限公司的配方配饲料,仅10天时间,一头猪便增重
10公斤。由于饲料配得恰当,加上值冬季,猪生长得很快,这批猪90
天即可出栏。目前,6头种猪也已怀孕,其中4头春节前即可产仔。预
计全年养猪可获纯入8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李吉英想:自己所以能致富
,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
富了才光荣。她养鸡成功后,主动传授技术,出资金,先后拿出了5
万元帮助16户村民办起了养鸡场。如今,这16户每户养鸡都在1000只
以上,年收入均超万元。本村村民赵新红,1994年丈夫出了车祸,损
失近万元,全家陷入艰难境地。她主动帮出主意,提供鸡苗,帮她建
起养鸡场,当年收入1万元,去年赵新红又扩大规模,预计纯收入近3
万元。村民王洪江很想发展养猪业,但苦于无技术、无资金、李吉英
看在眼里,给他传技术,帮他筹资金,使王洪江很快办起了家庭养猪
场。在李吉英的带动辐射下,全镇迅速出现了5个畜牧专业村、120个
专业户。李吉英所在的顺兴村也由以前的“万顺不兴”变成了现在的
“一顺万兴”,今年仅畜牧业人均纯收入527元,占全村农业纯收入
的50%。同样,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位致富路上的“领头雁”,1994年
,李吉英被授予全市“致富女能手”的荣誉称号。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