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09
【期号】= 994
【标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鹊乡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纪实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岳清峰
【专栏】= “三个一”基础工程巡礼
【正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鹊乡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纪实

岳清峰  (1996.01.09)


<日期>=1996.01.09
<期号>=0994
<标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鹊乡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纪实
<版次>=03
<版名>=
<作者>=岳清峰
<专栏>=“三个一”基础工程巡礼
<正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李鹊乡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纪实
    本报记者 岳清峰
    编前话 去年以来,市委确定在农村实施精神文明“三个一”基
础工程。“三个一”基础工程,就是从1995年起到1997年,用三年时
间,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一项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普遍制订
一套村级工作和村民管理制度;集中建设一个集思想政治教育、科技
文化教育、文体娱乐、群团组织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大院。一年
来,这项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实施“三个
一”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广
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提高农村乃至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
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三个一”工程的深入发展,本
报从即日起新辟《“三个一”基础工程巡礼》栏目,陆续介绍一些单
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广饶县李鹊乡在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似乎
又一次给这句话缀上了一行恰切的注解。
    最近,记者来到李鹊乡,亲身感受到了这里良好的社会秩序、纯
朴的乡情民风,不禁为他们在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方面所走过的历
程而感慰,不禁为各项制度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击节。
    谈起建立村级规章制度的初衷,陪同采访的乡党委副书记马洪武
见地很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
完善,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这一系列的新矛盾、新问题
,单靠敲敲钟,开个会,发个号召,行政命令已很难解决。针对这种
情况,乡党委、政府深深认识到,必须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依法建
制,以制治村,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新型的农村管理体制。
    于是,一项建立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李鹊乡全面
铺开。
    1990年,李鹊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有关决定,依据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以及党的有关政策,借鉴外地经验,首先确定在十里、东辛、
赵庄3个村进行了建立村级规章制度的试点。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
础上,于1991年总结了试点村的经验,在全乡进行了推广。这以后,
各村纷纷效仿这三个村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各自的实际,普遍进行了
本村的制度建设、村级组织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并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
    说来容易。然而,在建立村级规章制度的工作中,乡党委、政府
以及全乡人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又何其巨大。
    这项工作开展之初,乡党委、政府便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切实抓在了手上。乡里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建章立制领导小组
,村里也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乡党委、政府机关的10名干部,奔
赴各村,具体指导,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跟踪解决,保
证了建章立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参与规章制度
的制定和修改,才能使他们真正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了
如何处理。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李鹊乡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
程序办事。他们先由各党支部、村委会拟出制度的初稿,然后广泛征
求党员和群众组织负责人及村民的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
复修改,直至大多数村民满意后,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
过,最后送交乡党委审批。
    为了使建章立制工作能够分步实施,顺利进行,李鹊乡根据全县
的实施方案,制定出了全乡具体工作计划,将全部工作分为准备工作
、完善制度、到户落实、验收总结四个阶段。他们统一指导,统一步
调,统一检查指导,统一检查验收,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李鹊乡始终坚持扬弃的原则,注重制度的
连续性。各村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吸收了原有村规民约的合理内核,抛
弃了不合时宜和冗长空洞的规定。这样就使新出台的制度前呼后应,
既具有连续性,又保待了相对的稳定性,便于群众遵守和执行。
    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一份份各村的规章
制度纷纷出台了。去年,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又将各村共同的制
度予以提炼,形成了《李鹊乡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
现在这项制度已统一印发到各村、各户。它共4章22项131条,从党的
组织生活到村级工作管理制度,从村干部行为准则到村级组织工作职
责,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它象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规范着人们的生产
、生活日常行为,成为人们说话、办事的准则。
    有了一项好的制度,再加上人们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产生的良好
效应是难以估量的。记者走村、串户,所见所闻无不显示着其在广大
农村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里且不说规章制度的落实如何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也不说如
何激发了村干部的强烈责任感,单就这项制度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就让记者感触很深。村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群众的日常生产
、生活以法律手段得以规范,一改过去干部多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使干群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变为村干部不用多出面,通过法律手段
就得以解决,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村干部的压力。沟头村只
有179户人家,可是就有124户有陈欠遗留问题,全村陈欠6万余元。
以前村干部磨破嘴皮子,跑穿鞋底子,不但问题没解决,却招来报复
。现在好了,有了各项制度的约束,村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仅用
了几天时间,全村就交清了欠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农村、
农民的经济行为,使农村经济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李鹊乡是远近闻
名的肉牛生产乡。从1991年开始,乡里确定发展肉牛生产,共发放贴
息贷款357万元以扶持这项工作。当时,群众存有顾虑,怕贴息不兑
现;金融部门也担心,怕贷款收回有困难。为此,乡里依据有关规章
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对1775份养牛专款合同进行了公证,做到了群众
安心,银行放心,政府舒心。现在总计标额2200万元的合同履约率达
100%。另外,李鹊乡在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起步阶段,也用同样
方法对所需的土地承包合同和63万元的专用周转金使用合同进行了公
证。现在,经过公证的合同6124份,总标额6700万元,按期收回率达
100%,有力地促进了全乡蔬菜生产。目前,全乡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
650多个,经济效益达36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350元。
    建立一套好制度,同样带出了一个好的村风、好的民风。现在,
全乡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
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明村的比例上升,民
事纠纷逐年下降。现在无刑事案件、无犯罪人员、无重大灾害事故的
“三无村”已占全乡总村数的93.3%;移风易俗、勤俭办事,在广
大农村蔚然成风。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为李鹊农村的喜人景象而陶醉。然而,李
鹊人却没有因此而止步。他们认为,再好的灵丹妙药也不治百病。随
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形成的已较为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许
还会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完善,才能使其发挥
应有的作用。李鹊人又准备向更深层次领域迈进,逐步使各项规章制
度更完善,更可行。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