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04
【期号】= 992
【标题】= 找准突破口 推进“海上东营”建设——就水产品“名优特”工程访市渔业海洋局副局长 高文彬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王圣锋
【专栏】= 农业重点工程访谈⑩
【正文】=
 

找准突破口 推进“海上东营”建设——就水产品“名优特”工程访市渔业海洋局副局长 高文彬

王圣锋  (1996.01.04)


<日期>=1996.01.04
<期号>=0992
<标题>=找准突破口 推进“海上东营”建设——就水产品“名优特”工程访市渔业海洋局副局长 高文彬
<版次>=02
<版名>=
<作者>=王圣锋
<专栏>=农业重点工程访谈⑩
<正文>=
    找准突破口 推进“海上东营”建设
    ——就水产品“名优特”工程访市渔业海洋局副局长 高文彬
    本报记者 王圣锋
    我市拥有350公里的海岸线,滩涂面积达180万亩,还有大量的淡
水水面,水产海洋渔业资源相当丰富。如何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
济优势,推进“海上东营”建设,全市一直在探索、寻找突破口——
发展“名优特”高效渔业。于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水产品“名优
特”工程。就此,记者采访了市渔业海洋局副局长高文彬。
    高文彬告诉记者,水产品“名优特”工程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名优特”高效渔业, 1996年重点抓好河蟹、鲈鱼、文
蛤、对虾等名优特品种的养殖,使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万吨,实
现产值7亿元。
    具体地说,对虾养殖要继续探索生态养殖模式,改变过去的高投
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生产方式,走低投入、中产量、好效益的生态
养殖路子,降低养殖风险。鲈鱼养殖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扩
大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产量3000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鲈鱼是入
海河口地区的优势品种,适宜于海淡水养殖,它具有营养丰富、肉质
细腻、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今年我市搞了鲈鱼的越冬试验,
在越冬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鲈鱼养殖,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
鲈鱼生产基础,使其走向国际市场。最近,我市已被批准为全省鲈鱼
养殖示范点。
    文蛤养殖,1996年全市要扩大到30万亩,产量达到3000吨。以河
口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文蛤为主的滩涂贝类养殖业,尽快把我市的
滩涂贝类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内陆淡水养殖以河
蟹为重点,1996年全市河触养殖面积要达到2万亩,产量200万公斤。
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黄河口河蟹在全国的知名度,使其成为我
市淡水渔业的当家品种。
    在水产品“名优特”工程实施中,高文彬副局长强调,各地、各
单位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在开发中要做到
与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相结合、相配套,逐步形成渔、农、牧、
林综合发展的高效农业格局。要把它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一个突破口来抓,既要防止发展的盲目性,又要坚持以群
众性养殖为基础,引导群众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落实政策,加大对
高效渔业的投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水产养殖
三资企业。要加强名优特水产品养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针对生
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建立健全海洋与水产科研机
构。切实抓好苗种生产,确保生产需要。苗种生产应推广工厂化育苗
种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增加育苗数量,使名优特水产品养殖所
需的苗种逐步实现基地化、规模化。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