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11
【期号】= 995
【标题】= 廉官拒贿的启示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王晓东
【专栏】=
【正文】=
 

廉官拒贿的启示

王晓东  (1996.01.11)


<日期>=1996.01.11
<期号>=0995
<标题>=廉官拒贿的启示
<版次>=04
<版名>=
<作者>=王晓东
<专栏>=
<正文>=
    廉官拒贿的启示
    (杂谈)
    王晓东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代廉官拒绝送礼行贿者,有许多
佳话,读后颇发人深思。
    宋朝包拯六十大寿。皇帝念他德高望重,要给他做寿,包拯只得
遵旨办理。但他吩咐儿子包贵,一律拒收寿礼。谁知送寿礼的第一家
就是当朝天子。来人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提笔写了一首诗陈述送
礼缘由:“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
礼门外理不通。”包贵把诗送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差役将原
诗退回,后面补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怕叨念功。操劳
为官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只好带着礼物
回宫交差。
    俗话说:“有棒不打送礼客”。在那漫长黑暗的封建社会,官场
中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以权谋私,是一种积弊。象包拯、海瑞那样
的廉官,怕也是凤毛麟角。但也正是这些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父
母官”,敢于撕破脸面,当众拒贿,树立了廉政之风;他们高风亮节
,坦荡无私,被后人所称道。据史记载,海瑞当年被罢官离开任所时
,当地老百姓焚香相送,香案上供着一面明镜,一碗清水,誉为“清
如水,明如镜”;洁白的素绢从县衙前一直铺到船码头,以示:清清
白白而来,清清白白而去。”这些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共产党员在腐
朽思想和不正之风面前,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既不能当泥瓦匠和
稀泥,也不要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要当铁匠,敢于硬碰硬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主张:“君者,民之原也;原
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古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
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所有这些都是今人应当借鉴和思考的。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