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04
【期号】= 992
【标题】= 母亲的絮叨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张爱喜
【专栏】= 往事悠悠
【正文】=
 

母亲的絮叨

张爱喜  (1996.01.04)


<日期>=1996.01.04
<期号>=0992
<标题>=母亲的絮叨
<版次>=04
<版名>=
<作者>=张爱喜
<专栏>=往事悠悠
<正文>=
    母亲的絮叨
    文/张爱喜
    好几周没有回家了。每到星期六看到同学们提起背包象出笼的小
鸟往家飞时,想家的滋味总是苦涩的。而这时最想的就是母亲的絮叨。
    母亲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她是从那些“形势一片大好”、“越
穷越光荣”的年代中走过来的。
    记得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天天跟在母亲的身后给她当“尾巴”,
因为这样的“跟踪”可以听母亲同村妇们絮叨她们小时候吃不饱的故
事。但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母亲小时候很可怜。
    长大后,再也不能老随在母亲身边了。从小学一直来到师范,小
时候听的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并且把它作为生活的动力,从中吸取
精神力量帮助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一些困难。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
    母亲的絮叨至今未止,而且随着我的长大,生活的改善而更加强
烈了。每当把我盼回家,一家人围在桌旁,看着摆放的美餐而不以为
然时,她那“唉”声又油然而发:“现在这么好的饭吃着都不香,我
们那时候吃糠面子怎么觉得那么香,要是逢年过节,种子面里掺上点
白面粉用来包饺子,那才好吃哩!你看现在的人,守着雪白的馒头也
懒得张口。我们那时吃的东西拿来喂猪,猪都不吃……”没等母亲说
完,父亲开始嗔怪起来了:“你怎么不觉得絮叨?老提你那时,你还
想过那样的生活呀!现在怎么能跟你那时相比,你那时吃黄蓿菜种子
,难道现在守着大米白面不吃再去弄那个吃?”母亲不吱声了,全家
一时都沉默起来,面对如此紧张的气氛,母亲自觉她的话引起了全家
的不满,便歉意似的说道:“好了,好了,我不提,都快吃饭吧!生
活再好也不能连过去的苦难都忘了,怎么能忘呢?”母亲显然还在坚
持她的态度。
    是呀?母亲的话是对的。我们怎么能忘记过去呢?虽说过去属于
历史、但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我们是不能淡漠的。想起这些
,我真想立刻回到母亲身边,再听一听她那富有哲理的絮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