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06
【期号】= 993
【标题】= 追寻城市的梦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李军
【专栏】= 人生旅途
【正文】=
 

追寻城市的梦

李军  (1996.01.06)


<日期>=1996.01.06
<期号>=0993
<标题>=追寻城市的梦
<版次>=04
<版名>=
<作者>=李军
<专栏>=人生旅途
<正文>=
    追寻城市的梦
    文/李军
    从小就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做梦都想象着城里电灯电话、楼上楼
下的天堂般的日子。小时候村里放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那是我
平生第一次从画面上看到高楼和花花绿绿的灯,还有穿裙子的女人,
激动得一夜未睡。
    第二天晚上,电影队去八里庄放映,我们几个小伙伴头顶落日就
揣上窝头早早上路,因为不是本村领土,只有看“反面”的份儿。看
“反面”也很过瘾。楼还是拔天高。灯还是星星般闪闪,女人还是“
坡汉婶子”般俊。因为坡汉婶是我们村最漂亮的女人了。在我的记忆
里,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共看过五六次,它最初满足了我的城市
梦,又在我意识里浇灌了诱惑的种子。城市真好,城市真好。于是,
我发恨发大了到城里工作,过过天堂瘾。十六岁那年秋天,母亲带我
到垦利县孤岛的二姐家去。在县城西双河等车时,母亲说带我去爬楼
。十六岁的我第一次出远门,更是头一次到县城,自然十分欣喜。又
听说带我去爬楼,更是连蹦带跳。楼只有二屋高,是县百货公司,楼
下卖百货,楼上卖布匹,我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爬了十几次,还是未找
到爬楼的感觉,母亲说我累了你爬吧,我就又痛痛快快地窜了七八趟
,直到小腿肚有些疼了才罢休。上了客车还一路兴奋一路歌唱,但到
二姐家见土屋土墙顿时没了情绪。
    城市的梦做归做,初中毕业还是回家种了地。种地真累。太阳越
毒,城里人端着茶水四处避暑的时候,正是庄稼人农活最忙的时候,
割麦、锄地、打药……样样农活等着你,耽误了哪一路也不行。冬天
贼冷,城里人烤火炉的时候,庄稼人又要在水利工程上“战天斗地”
了,只“战”得棉袄落地,“斗”得手指裂缝。想想庄稼人真累,就
越来越不愿干庄稼人。于是就夜夜读书,学写稿子。于是,几年后的
一个秋天,去了县文化馆做临时工,临时工归临时工,反正离农村远
了一步。星期天回家干活遇到同事打招呼说是“过礼拜”,星期一回
县城碰到老乡打招呼说是“上班去”。总之,能用的现代文明词都用
上。当时在村里同龄伙伴中间,我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了。
    后来,转正、招工、工作;再后来,携妻带子调到市里。调到了
市里才知道,原来在县城的生活充其量是“半城半农”式的。市里的
城市味儿才够分儿。整洁的街道、一栋比一栋高的楼房,还有晚上在
大城市里才见到的公共汽车这里也有。新奇和兴奋在逝去的岁月中渐
渐平淡下来;工作和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城市的生活变得乏味而
单调。
    忽一日傍晚,我牵了三岁的儿子在街头漫步,身后猛传来一个呼
唤我的乳名,我回头见一位身材魁梧、西装革履的潇洒绅士派头的男
人向我走来。我一愣,但马上乐了。这不是我少年时代的好友国子吗
?两只手紧握一起,久久不分开。我问:“你怎么在这里?”他指指
对面一家霓虹灯闪烁的商店,得意地说:“这是我开的。”这家商店
其实离我家很近,开业的时候光爆竹就放了半个多小时。没想到竟是
我同乡好友国子开的。我问他的店是租的还是买的,他淡淡地说:“
买的,上下楼二十四万,不贵”。一副漫不经心的大老板派头。这回
轮到我愕然了,关于做生意的事,我早就听说过,但似乎都是些小本
生意,没想到他发展得这么快,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没想
到他附到我耳朵上,低声说:“这得感谢你哟。”一时弄得我茫然。
“实话告诉你吧,这些年一直有追你。当初你当临时工时,我甭提多
羡慕和妒嫉你啦。后来你转正招工,我就发誓赶上你。稿子咱写不过
你,咱就做买卖。先做小买卖,发财了又做大买卖。后来,我听说你
调进了市里。这不,我也来了。”说罢,他哈哈地笑了。他把艰辛的
创业史只浓缩在了短短的几句话里。末了,他又说:“要不是你,我
说不定还在家种地哩。”我拿不准他最后这句话里到底含有多少水分
,如果是实话的话,我也估不透我到底在他的生活中起到了多大的影
响。不管怎样,由农村到城市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讲,都是一种进步
和文明。但在我们追寻城市梦的同时,又似乎失去了什么。失去的是
什么?一时又回答不出。同国子握手告别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我们
少年时代看过的那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
闪烁我的心头,照亮我回家的路。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