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1.16
【期号】= 997
【标题】= 把东营市东城北区(胜利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刘连元
【专栏】=
【正文】=
 

把东营市东城北区(胜利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刘连元  (1996.01.16)


<日期>=1996.01.16
<期号>=0997
<标题>=把东营市东城北区(胜利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版次>=04
<版名>=
<作者>=刘连元
<专栏>=
<正文>=
    把东营市东城北区(胜利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刘连元
    1994年2月23日,市政府以东政发[1994]16号文件批转了市建
委关于加快东城城市建设发展意见的报告,对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方
向,完善东城城市规划提出了要求。即西城控制南、北、西三面,在
旧城改造的基础上,主要向东发展;将胜利镇纳入中心城规划市区,
近期控制向北、西、东发展,沿青州路两侧向南梯进,使其尽快与东
城对接;东城近期主要向西、北方向发展;形成东城、西城两大组团
相互靠拢,融汇发展的格局。据此,我们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共同承担了“东营市东城北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反复争取社
会各方面的意见、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于一九九五年八月
编制完成。
    一、胜利镇的现状及纳入中心城规划市区的必要性
    胜利镇处于东城与西城的结合部,是胜利油田所属单位比较集中
的地区之一。位于东营市东城海河路北部,东临莱州湾,西靠西城,
北与垦利县高盖镇接壤,总面积357.1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
。胜利镇始建于1984年,1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更为迅猛。镇境内有胜利油田的16个二
级单位和油建、采油、运输等35个大队,还有胜利油田农副业生产点
和家属村,是胜利石油管理局工业和农副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在镇驻
地有胜利油田胜大集团总公司、油建公司、油田运输处、东辛采油厂
、胜利医院等单位落户,并在此建设自己的办公、居住、公共服务与
工业设施。经过10年来的建设,镇驻地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沿青州路与泰安路分布,并在青州路与泰安路交
叉口处形成了公共设施中心,其中有大、中型商场,医院及行政办公
设施;区内现有5所中学、5所小学、2所公园。将胜利镇驻地纳入中
心城规划市区是合理确定东营市中心城空间总体布局的需要,也是胜
利镇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胜利镇地处西城和东城的结合部,
东营市中心城空间总体布局应该包括胜利镇。但是,1989年做的东营
市城市总体规划没有把胜利镇纳入规划市区,胜利镇的建设和发展处
于自由分散的无序状态,近几年来沿青州路向北无限止的带状发展,
不断加大与中心城的距离,这种发展趋势,打乱了中心城空间总布局
,并与青州路的过境交通互相干扰,使本来东营市城市建设过于分散
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势必对今后东营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可弥
补的严重后果。由于胜利镇不属于城市规划区市区,城市建设缺乏统
一的全面的管理,在城市用地布局上存在许多问题,自身发展中不合
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用地布局混乱,居住区、工厂混杂,建筑物建
设在油、气、高压的管线上,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事故隐患严重,
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不足等。另外由于胜利镇
落户单位分属不同的行政系统,各单位各自为政,各自形成自己独立
的生产、生活小区与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系统,但难以配套完善,形成
统一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所以,居住环境条件得不到改善,市容市
貌脏、乱、差,城市功能很难形成和提高。胜利镇紧邻东城,现在已
经沿青州路与东城自然接轨,东城的发展不能不考虑胜利镇这一因素
,早考虑,可以避免许多遗留问题。所以,将胜利镇纳入中心城规划
市区是优化东营市中心城结构,促进城市形态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
东营市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二、东营市东城北区总体规划概况
    将胜利镇纳入中心城规划市区,使其成为东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
分,我们定名为东营市东城北区。
    东城北区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是:南到海河路,北到钻井三村,
东到紫金山路、利三沟,西到八支渠,规划区总面积1608公顷,现状
总人口43525人,规划人口规模近期(1995——2000年)为5——6万
人,远期(2015年)8——10万人。
    东城北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三组团三中心方格网式结构。规划区
用地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三个组团,中部组团为油田三中以北、农
工商供应中心库以南的用地,现在已成为建成区,规划要求进一步完
善提高,增加文化娱乐用地和公共绿地。南部组团为油田三中与海河
路之间的用地,规划要求以第三产业和生活居住用地为主,主要布置
居住、商贸服务、文化娱乐和公园等用地。北部组团为农工商供应中
心库与钻井三村之间的用地,规划要求以工业用地为主,工程项目以
中、小型工业,高科技工业为主,工业区服务中心主要安排办公、商
业服务和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确定以青州路为东城北区的主轴线,布置主要公共设施和第
三产业用地,在中部、南部、北部组团各布置一个公共中心,工业用
地主要布置在北部组团,居住用地则布置在公共中心和绿地、水库周
围。为保证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规划要求尽可能保留河、渠、水库,
充分利用河渠水库形成水系,植树造林,建滨河绿带,以绿地与河道
构成环城绿带,充分体现东城大水面、大绿化、大空间的城市风格。
    东城北区的道路布局为方格网形式。这一结构形式具有极大的灵
活性,便于与东城、西城衔接,同时使东城北区保持了与东城规划结
构的一致和用地布局的协调。在规划中,南北道路与东城相衔接,东
西道路与西城相衔接,城市景观与东城相一致。
    东城北区与东城的对接除已形成的青州路以外,新规划兖州路向
北延伸跨过海河路直至泰安路,为现在的胜利镇向东南发展创造足够
的空间。
    东城北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主要有以下五条:
    1、将东城北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市区,尤其是东城的有机组成部
分。东城北区必须保持与东城总体规划结构的相同、用地布局的协调
与城市景观的统一。
    2、立足实现,面向未来,把东城北区规划成为具有合理的总体
布局结构、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的现代化城区。
    3、坚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力争达到
三个效益的最佳组合与统一。在规划城市结构、用地布局、指标选取
中考虑生态因素,规划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型城区。
    4、以全局的、系统的、综合性的观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油田建
设的矛盾,创造加快油田建设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5、通过东城北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优化东营市中心城结构,促
进城市形态的健康发展,使东城北区与东城连为一体,真正起到增长
极核的作用。
    三、东营市东城北区的发展时序
    东营市东城北区的建设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1)1994—2000年为近期发展阶段。主要以增强经济实力、完
善投资环境为主,加快工业发展,培植实力,促进城市建设打基础、
上水平。
    (2)2001——2015年为远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应进一步增
强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使之与东城连为一体,实现一体化
发展。建设的重点应以南部组团为主,使人口——经济——环境——
发展走向协调。
    东营市东城北区总体规划已经市人大批准实施。我们将首先从管
理入手,整顿建设秩序,严格规划管理,搞好环境综合整治,迅速实
现由小城镇向现代化城区的转变。同时要迅速建立与城市建设发展相
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各项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