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3.14
【期号】= 1022
【标题】= 善待土地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尹文昌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善待土地

尹文昌  (1996.03.14)


<日期>=1996.03.14
<期号>=1022
<标题>=善待土地
<版次>=02
<版名>=
<作者>=尹文昌
<专栏>=芳草地随笔
<正文>=
    善待土地
    本周主笔  尹文昌
    十字路口,一副巨型广告牌上豁然写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
是财富之母。对于每一位关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锤
响钟。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土地是最基
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很难设想,
一旦失去土地,月球会接纳我们飞来的50多亿人口?
    因此,写下“善待土地”这个题目,绝不是咬文嚼字,故弄玄虚
。切实保护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确是太重要了。尤其我国,要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项极为艰
巨的任务,更是马虎不得;这也是我国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列为国
策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土地的主人——农民,不愿尽主人的义务,
不那么热爱土地了。有的一心走出黄土地,千方百计跳出“农门”;
有些土地遭到人为破坏,有些耕地被废弃,抛荒等,就是例证。对此
,除党和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农业,保护农民利益以外,应教育农民明
确,热爱土地是农民的美德,经营好土地是农民的本职。在全社会营
造“务农光荣,种田有功”的氛围,打牢稳农、兴农、奔小康的物质
基础。
    善待土地,首先要摸准土地的脾气,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使地
尽其力。垦利县永安乡一村将荒碱地开发起来种植莲藕,亩纯收入达
1500多元;而牛圈村则在荒碱地上开池养蟹,亩纯收入达2000多元,
其收入可与植棉的良田媲美。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可见,土地是无
私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有些荒碱地就是封育芦苇,一年
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的农民抱怨,自己的土地不驮籽粒,不拿收成,一年挣不了几
个钱。其原因除自然灾害之外,就看人是否用真心对待土地,是否付
出了财力物力,辛勤和汗水。不浇水,不施肥,不管理,指望土地自
己流出金子来是不现实的。农谚说,人骗地,地骗人,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要注意喂养土地,改善生产条件,实施科学管理,才能得到
土地的丰厚回报。
    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土地,又善于和乐于付出辛勤汗水,脚下这
片土地是充满丰收希望的。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