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8.01
【期号】= 1083
【标题】= 从“早熟”的时装说起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郑锦州
【专栏】= 芳草地随笔季赛
【正文】=
 

从“早熟”的时装说起

郑锦州  (1996.08.01)


<日期>=1996.08.01
<期号>=1083
<标题>=从“早熟”的时装说起
<版次>=02
<版名>=
<作者>=郑锦州
<专栏>=芳草地随笔季赛
<正文>=
    从“早熟”的时装说起
    时下的服装大世界里,“时装”的发展似有铺天盖地之势。装饰
华美的精品店里挂出的是“时装”,商场拥挤的衣架上标着的是“时
装”,甚至连个体户的服装摊上也赫然写着“时装”二字。
    究竟什么是“时装”?服装界人士认为,时装应该是大众服装的
先锋,一般是具有式样最新、款式最好、时效性强、档次高、批量小
等特点。有专家们进而提出,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上正由数量平衡为主
转向突出层次的发展阶段。尽管出现了一批令人赏心悦目的时装,但
这毕竟是少数,就我国服装市场现状而言,出现如此火爆的“时装”
热是不正常的。
    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曾作过分析:我国服装市场大体分三个
层次,一是低档服装,其数量最大,它们有的花样翻新快,但面料、
做工较差,有的做工尚可,花色和款式又较陈旧,二是小批量、多品
种的高档名牌时装,制作考究、价格昂贵;三是中档或中档偏高服装
,在各方面介于前两类之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去年我国成衣产量达42.13亿件,
人均约4件。但农民消费者和普通城镇消费者都依然有买衣难的感觉
,时常发出“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的感叹。问题的关
键在于品种和价格方面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其实,消费者自身的观
念和行为对服装价格也有很大影响。服装的价格之“谱”主要体现在
消费者收入上,有什么样的收入,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一味赶时髦,
恰恰上了商家引导超前消费的当。一件衣服标价高了,大家都不买,
必然要降价。
    借时装的幌子,行攫取高额利润之实,是“时装”热起来的根本
原因。时下,精品店虽然冷冷清清,但开店的数目却越来越多。个体
服装经营户租赁国有大商场柜台、个体服装加工户向国有大商场送货
代销,其驱动力是丰厚的利润,即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天。从我市
专项调查中足以证明,市区服装价格上涨指数已高于食品等消费品。
透过“时装”遍地开花的热潮,细心人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时装”
不过是普通的成衣而已。本市商场一套灯芯绒西服售价388元,到了
北京某商场竟标出1880元的“时装”价。
    说穿了,服装是对人的包装,其购买取向于人们的品位、情操、
爱好和需求,但只要消费者不盲目跟风,而是冷静地选择,服装市场
将会出现一个平均的市场价格,这个价格信号将真正左右服装生产厂
和经销商。毕竟以往服装雷同的“排浪式”消费已成为历史,街上已
无“流行色”,至于流行什么款式,流行什么档次和价格,则掌握在
消费者自己手中。  本周撰稿人 郑锦州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