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08.08
【期号】= 1086
【标题】= 创业者之歌——记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平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孙守山 徐无棠
【专栏】= 农村党支部书记风采录
【正文】=
 

创业者之歌——记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平

孙守山 徐无棠  (1996.08.08)


<日期>=1996.08.08
<期号>=1086
<标题>=创业者之歌——记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平
<版次>=03
<版名>=
<作者>=孙守山 徐无棠
<专栏>=农村党支部书记风采录
<正文>=
    创业者之歌
    ——记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董子平
    1982年的春天,董子平挑起了河口区四扣乡八吕村党支部书记这
副担子。这一年,他刚满25周岁。
    望着一双双充满希望和期待的眼睛,看看村子里的旧屋破墙,攥
着村集体仅有的2000元存款,董子平感觉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了
。他咬紧牙关,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累再难,也要与村干部一起,
带领全村的群众走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来。
    近几年来,由于城区建设和油田开发占去了八吕村的大片耕地,
剩下的1000亩都是盐碱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部分土地?八吕村
靠近沾化县啤酒厂水库,有充足的水源,发展水田实行稻改有得天独
厚的条件。说干就干,他与村干部一起带领群众,于1986年的春天奋
战了近两个月,投资5万元,挖了25条沟渠,动土2万方,将600亩盐
碱地,变成了稻田。秋天喜获丰收,收稻米25万多公斤,人均650多
公斤。以后,村里又对农业先后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4个小水库,1
2个大小闸,2条引水渠和1条排水涝沟,增加蓄水30多万方,到1995
年,粮食产量达到33万公斤,人均880多公斤。
    解决了群众吃饭问题,董子平松了一口气,但当他看到村间路高
洼不平,小学生坐在低暗的教室里读书,村两委班子每次开会都象打
“游击”一样,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他就又坐不住了。怎么办?办法
只有一个,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尽快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呢?只有依托区域优势,借城区建设和油田开发的大好时机
,克服困难,上建筑队,发展建筑安装业。1987年初,在乡党委、政
府的支持下,董子平多方筹集资金3万元,购买了一些必备的资料设
备,组织了本村的20多名劳力,成立了一个小型建筑队。这个建筑队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现在,成为集建筑、安装、水泥预制为
一体的建安公司,去年实现了产值400万元,利税70多万元。
    八吕村大变样了。
    董子平带领大伙在强化农业生产基础,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的同时
,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紧抓好。率先在全区建立
起了村民档案制度,定了村规民约,每年开展一次“十好个人”和“
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对60岁以上的老人按不同的年龄段,集体
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村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全部实行免费
,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以鼓励孩子们求学上进;投资20万元,修建了
村中心小学、幼儿园和村办公室。 (孙守山 徐无棠)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