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11.19
【期号】= 1133
【标题】= 让我们做得更好——东营区农行基东办事处优质服务纪事
【版次】= 03
【版名】= 政法新闻
【作者】= 王刚
【专栏】=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正文】=
 

让我们做得更好——东营区农行基东办事处优质服务纪事

王刚  (1996.11.19)


<日期>=1996.11.19
<期号>=1133
<标题>=让我们做得更好——东营区农行基东办事处优质服务纪事
<版次>=03
<版名>=政法新闻
<作者>=王刚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正文>=
  让我们做得更好
  ——东营区农行基东办事处优质服务纪事
  本报记者 王刚
    再次走进基东办事处,置身于先进设施营造的温馨优雅的环境里
,接受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每个人都会深切感受到这里每一位员工发
自内心的那份真诚。
    作为1995年的省级“青年文明号”,应该说,基东办事处本身有
着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但他们并不满足。“做得更好”是他们
的永恒宗旨,而搞服务创新,将服务内涵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正是这
一宗旨的具体体现。
    服务创新,基东办事处的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客户想
到的我有,想不到的我也具备。”他们在继续完善以前设施基础上,
坚持硬件超前发展,先后开通全国联行、电子汇兑、POS转帐系统、
储蓄通存通兑,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和音响设备,服务硬件翻天覆地的
变化,令油城的同行们都刮目相看。有位油田卫校的客户初次走进基
东办事处就惊讶地说:“想不到农行也这么棒”。
    “如果对我们的服务满意,请告诉您的朋友,如果对我们的服务
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的主任”。无论何时,顾客是否满意都是衡量自
身工作的唯一标准。为此,办事处为每一名员工都建立了“顾客需要
备忘录”,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解决顾客的实际问题。他们还专门
印制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将办事处的特色服务、单位名称、地
址、服务范围、地形图等一一印在上面,发放给客户,他们常常又通
过卡结识许多新的朋友。可以说,服务卡架起了他们与储户相通的桥
梁。
    作为名声在外的省级“青年文明号”,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慕名而
来者。而办事处从来都没有让这些来人感到失望过。石大附中一对年
过半百的夫妻,走了十几里路来到这里兑付国库券,在兑付过程中,
他们很快被办事处舒适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所感动,当即把国债
全部转存,又赶回家把存在他行的款提出来转入这里,一天跑了三趟
:往返30公里,而他们却觉得值。
    俗话说千人千面,办事处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也就难免
时常面对一些客户的不理解甚至过激言行。譬如说,办事处在全市金
融系统率先推行了限时服务,但有些客户由于过于急躁,或者与营业
员在参照时间上出现偏差,便认为超时,表现不够冷静,每当此时,
营业员总是得礼让人,以诚以情感动对方,直到让对方不再好意思说
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在全市金融系统率先使用了“限时服务器
”,有了这个公正的“裁判”,也就不会再与顾客出现分歧了。他们
又在全市农行率先推行了单人单机“多功能柜员制”,从而在根本上
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基东办事处的优质服务,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并不都十分相信
。有一次,一位记者来到这里,或许是职业习惯的原因,对这里的一
切难免带有一点特有的挑剔。硬件设施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但他对办
事处的服务质量仍表示怀疑。这时,恰有一位客户急匆匆地进来,要
求储存200元钱,可这200元钱都是一角、两角的零币,一时无法数清
。此时已临近下班,储蓄员便叫他先把钱放下去忙别的,过段时间再
来取存折。那位记者见后终于对办事处的优质服务表示信服,称赞这
里是:名不虚传。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