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12.03
【期号】= 1140
【标题】= 多彩的网络——东营区科技网络建设纪实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刘童田
【专栏】=
【正文】=
 

多彩的网络——东营区科技网络建设纪实

刘童田  (1996.12.03)


<日期>=1996.12.03
<期号>=1140
<标题>=多彩的网络——东营区科技网络建设纪实
<版次>=01
<版名>=要闻
<作者>=刘童田
<专栏>=
<正文>=
    多彩的网络
    ——东营区科技网络建设纪实
    如果把东营区实施的“科技兴业”战略,比作是一首新时代的“
黄河大合唱”,那么科技网络的蓬勃发展,则是大合唱中的一个强音
。为“织”好这张“网”,全区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东营区高度重视各级科技组织网络的建设,1990以来,先后制定
了20项关于促进科技网络发展的政策措施,区人大、政协也都定期或
不定期地听取专题汇报,提出8条好建议。经过6年多努力,目前区、
乡镇、村都分别建立起了科协组织,发展厂办科研所11个,民办科研
机构4个,科技推广机构299个,村级科技服务小组200个。有140多个
村民委员会还建立起各种专业技术研究会694个,形成了区、乡镇、
村三级科普网络。
    为使各级科技组织发挥出最大能动作用,他们通过群众推荐、业
务考核、组织部门测评的方式,大胆启用科技能人。给10个乡镇、办
事处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副主任),5个乡镇配备了专职科委办主
任,对221个行政村的科技副主任进行了及时调整,破常规在区里聘
任了两名科技副区长,恢复了农业局、畜牧局、渔业海洋局、林业局
、农机局、水利局和乡镇的7个技术推广站。全区共建立科技示范乡
镇3个,科技示范村80个,科技示范户1089个,科技示范企业13个,
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达6336名。
    在东营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富得快不快,关键在人才。”
基于这个认识,他们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办起了区职业高中、农业
广播学校、职工培训中心,乡镇办起了成人教育中心、农民技术学校
,形成了从区到乡镇、村、企业都能上下联系,左右相通的科技人员
培训网络。1990年至今,全区科技组织围绕本地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
,举办了24学时以上的系列化技术培训6000多期,10多万人接受了培
训。区科委多次邀请有名望的专家、教授赴东营区讲学,举办了21个
专业、百余门课程的在职培训。与此同时,他们决定:对区内的人才
,要培养好青年,重用好青年和中年,发挥好老年。”对区外的科技
人才,要“广招天下能人为我所用”,拿出20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
科技人员。仅1994年,他们就引进外地人才191名,过去外流的也陆续
回来了。
    东营区各个科技组织、每名科技人员,焕发出了巨大的蕴藏力。
“八五”期间,全区已有90%的科技人员进入了经济建设主战场,累
计取得科技成果718项,获奖成果应用率达87%。 (刘童田)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