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6.12.26
【期号】= 1152
【标题】= 长沙出土数万吴简
【版次】= 04
【版名】= 时事·广告
【作者】= 刘春贤
【专栏】= 文化大观
【正文】=
 

长沙出土数万吴简

刘春贤  (1996.12.26)


<日期>=1996.12.26
<期号>=1152
<标题>=长沙出土数万吴简
<版次>=04
<版名>=时事·广告
<作者>=刘春贤
<专栏>=文化大观
<正文>=
  长沙出土数万吴简
    今年8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的平和堂建
筑工地发现了“楚汉”故城基址,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之后,近日,
他们在此又获重大发现:三国魏、晋时期一批简牍重见天日。据初步
清理统计,共有数万片,20余万字。从简牍文字确知,这批珍贵文物
属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统治长沙郡府的文书档案。此地出土同一时期的
简牍如此之多,在我国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据介绍,在基建工地发现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历代古井60多口,清
理发掘了铜、铁、木、竹、陶、瓷等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一口古
井,距地表深六、七米类似地窖的圆坑。它的四周用一层泥土、一层
卵石均匀地夯筑,坑口直径约3米,深约8米,底部尖圆。这就是集中
掩埋古代简牍的窖藏。
    这批简牍从形状上看,长短宽窄各异;从字体上看,工整有序,
隶中带楷;从行笔上看,笔墨书写,流畅清晰;从字数上看,多少不
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40字,合计在20万字以上。
    这批简牍按其类别、形制用途,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券书类。
二是司法文书类。三是长沙郡所属人名氏簿类。四是名刺、官刺类。
五是帐簿类。总之,内容涉及三国东吴嘉禾元年(公元232年)至嘉
禾六年(公元237年)长沙郡以及吴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地理、赋税、租调、户籍、司法、职官、仓储等,详细地记录了当时
人们的现实生活、社会交往、政治经济关系等。
    考古专家俞伟超专程赴长沙考察这次重大发现。他认为,这次出
土这么多的吴简是史无前例的。这是继马王堆汉墓之后,长沙获得的
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我国曾有过四次最重要的古代文书发现:甲骨
文、西北地区屯戍简牍、敦煌藏经洞和清朝内阁档案。长沙吴简完全
有资格与前四次相提并论,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新华记者 
刘春贤)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