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12.26
【期号】= 1413
【标题】= 养殖场趣事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孙守山 胡友文
【专栏】=
【正文】=
 

养殖场趣事

孙守山 胡友文  (1997.12.26)

   养殖场趣事
    孙守山 胡友文
    今年七月,河口区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如火如荼。面对新的形势
和任务,区委组织部与区水利局的领导一起,下定决心上养殖场。
    没有资金,发动机关干部集资,你2000元,他2000元,几天工夫
,两个单位的干部职工集资8万多元;没有技术员,就高薪聘请,到
广饶县花官乡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河口区利
兴养殖场终于在8月5日上马了。市灌溉站养鸡场已经废置多年没用了
,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屋内灰尘漫地,鸡具破烂不堪,蛛网纵
横交错。而与广饶县福利畜禽冷藏厂预定的第一批5000只雏鸡的进鸡
时间只有3天了,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想干一
番事业的人们。组织部和水利局的机关干部利用星期天组织义务劳动
。他们推土垫鸡舍,跑起来像一阵风;百多斤的鸡饲料袋子弯腰到了
肩上;铲除杂草、清理鸡舍,更是人人争先。养殖场副场长徐文棠,
戴着帽子和口罩,手持消毒器,六排十八间房子的消毒工作全由他一
人承担。忙完出来,汗水和活碱药液浸满全身,简直就象刚从水里捞
出来一样。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全部处理妥当,为按时进鸡作好了一
切准备。
    场长张兆栋告诉笔者,刚进雏鸡那几天,真是担心。伺候雏鸡比
伺候小孩还要细心、耐心、周到。稍一不慎,雏鸡就会生病。8个人
守着5000只雏鸡,整天整夜不敢睡觉。有时困得实在挺不住,就合衣
倒在走廊的床上眯一个小时,蚊子咬、苍蝇叮全不觉得,他们养了三
个多月的鸡,最难的几天还要算8月19日风暴潮,这天,是养殖场进
鸡的第三天。鸡小,怕冷。屋外,狂风夹着暴雨,把院内直径为40公
分粗的大树刮倒三棵,西边的院墙刮倒40多米长,屋顶上的瓦被狂风
刮飞;屋内,温度骤然降低,湿度上升,线路停电,一片漆黑。没有
光亮,再加上风声雨声和不停的雷电,小鸡开始扎群,乱碰乱撞,一
起往墙角挤。养鸡厂的全体职工,紧急行动起来,点蜡烛照明,生炉
子提温,找来脸盆接水。漏水的地方太多,最后连面盆也用上了还不
够。他们就把小鸡驱赶到不漏水的地方。就这样,他们整整忙活了一
夜,谁也没有合一下眼。
    养殖场共用13人,机关干部5人,聘任的技术员和临时工8人,他
们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同一项事业,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们拧
成了一股绳,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场长张兆栋,全身心扑在养殖事
业上,事无巨细大小,他都要提前想到,提前做好。大到雏鸡的订购
,成鸡的出卖,饲料的购进,小到值班的安排,小组的划分,卫生的
清扫。第一批鸡从育雏到成鸡,一共55天的时间,张兆栋一直住在养
殖厂。他的小孩两次生病住院,他只回去守护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
立即赶回鸡场。
    养殖场成立三个多月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共卖出成鸡13
000只,创产值29.07万元,利润4万余元。通过河口区利兴畜禽养殖
场这一示范基地,5名机关干部不仅受到了锻炼,磨练了意志,还掌
握了技术;8名农村青年,学到了养鸡技术。农村青年说得好:“回
村后,用在养殖场学到的技术,我们完全能自己养鸡。”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