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01.06
【期号】= 1158
【标题】= “总产值”质疑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张吉山
【专栏】= 芳草地随笔
【正文】=
 

“总产值”质疑

张吉山  (1997.01.06)

   “总产值”质疑
    张吉山
    年终岁尾,又到了统计数字的时候了,又到了“总产值”“大放
异彩”的时候了。然而,“总产值”能说明什么?
    严格地说,“总产值”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是一个生产型而非
效益型的指标,它既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又不能反映经
济运行的效益。“总产值”只注重生产速度的统计,忽视生产效益的
统计;只注重生产领域的统计,忽视销售领域的统计,与利润、税收
等硬指标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可比性,再加上“总
产值”指标受人为干扰因素多,极容易掺杂“水分”,造成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正是这样一个指标,长期以来在我们经济领域甚至社会
领域竟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不能不承认,许多时候,有些部
门衡量一个单位、一个工厂、一个地区的成绩不是看它的实际效益如
何,而是看这个单位“总产值”增长了多少;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政
绩也不是以上交国家利税和增加公共积累为依据,而是以“总产值”
“递增”、“翻番”为凭证。这样一来,难免造成一些单位或地区对
“总产值”的偏爱,工作中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扩大生产规模,
大讲产值增长,而不讲经济效益;只追求生产,不讲求销售。由于“
总产值”与利税不直接挂勾,个别干部为了早出政绩、快出政绩,不
惜在“总产值”上大作文章,掩盖了实际效益,助长了“浮夸风”。
    既然“总产值”什么也说明不了,那么这个统计概念就没有它存
在的价值。据悉,国家统计局今后将逐步从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
剔除这个指标,相信“总产值”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不会太久
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