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02.11
【期号】= 1184
【标题】= 一首好老师的诗
【版次】= 03
【版名】= 专刊
【作者】= 王方晨
【专栏】=
【正文】=
 

一首好老师的诗

王方晨  (1997.02.11)

   一首好老师的诗
    王方晨
    一
    1988年秋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清玲来到濒临渤海的四扣乡中学。
当时的四扣乡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但至于差到什么程度,李清玲便知
之甚少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她的班上竟有两名学生为省下几个零
钱买文具甚至天天半饥半饱,还有几个家里生活困难的学生经常抽空
去校外拣破烂,好换钱交学费。李清玲想到自己求学时的窘境,她决
心尽自己所能想法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这一年,李清玲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早就在她头脑中酝酿的念头
终于有条件实现了。让那些吃不饱的贫困学生来家里吃饭,使这个家
变成了学生们的小食堂。她每天都要蒸上一锅馒头,并备足开水。他
们正值长身体的年龄,一个个饭量大得惊人,李清玲蒸一锅馒头几乎
不够,免不了经常出去买。当时四扣乡中学没有学生宿舍,李清玲不
放心那些离家远的学生上完夜课再走上十几里的乡间小路,就把自己
的外间屋子腾出来让他们来住。家中挤满了留宿的学生,又给李清玲
的家添了几分特殊的气氛。七、八年过去了,李清玲没有什么积蓄,
这个家除了那张结婚时置办的双人床,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她和丈
夫把每月的绝大部分工资都用于买粮买菜,替学生交学费、买文具。
李清玲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这个还十分贫寒简陋的“小家庭”,因
为它给她的学生带来了安宁和温馨,这里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爱和关怀。
    二
    李清玲把自己的一腔爱心和善良全部体现在行动上,因此深深地
打动了那些单纯幼稚的学生和每一个有幸接触到她的人。
    已经是一名中学老师的张中山时过多年仍然是李清玲家中的一分
子。不论对谁提起李清玲,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他曾不止一
次动过辍学的念头。他的父母已经六十多岁了,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
学。李清玲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吃住,尽力帮助他维持学业,但他终因
过意不去离开了课堂。李清玲一急之下顾不上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
骑上自行车一口气赶到十几里外的张中山家。他的衰老的父母说:“
家里穷,即使考上也供不起,家里又缺劳力。”但李清玲无法坐视一
棵好苗苗被断送。张中山又返回了学校。李清玲承担了他在校的一切
费用,张中山心领李老师的厚意,眼看着她天天从早到晚为自己和同
学们忙碌,不忍再拖累她,又一连几次偷偷跑掉,但都被李老师费尽
周折追了回来。最后一次,张中山怀着复杂的心情对班上的同学讲他
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李清玲因怀孕行动不便,发现情况后
立即让丈夫替她去找、整整找了四天,才打听到那孩子正在五十里外
的养虾池打零工。在丈夫冒着酷暑将他从养虾池带回李清玲跟前时,
李清玲忍不住发火了。“你再跑吧!”她大声说,“你跑到哪儿,我
都要找到你。”她诚恳的态度终于彻底打消了张中山辍学的念头。
    马玉珍同学的家庭突遭不幸。面对着有病的爹、双目失明的娘和
一万多元的债务,小玉珍感到前途渺茫。李清玲马上把她叫到自己家
里,抚慰她、鼓励她,在生活上细加照料,使她很快开始变得坚强起
来。1992年这位学生被评为全国学赖宁十佳优秀少年,第二年又以优
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医科大学卫校。临去卫校报到时,马玉珍想想几年
来李老师对她的悉心关照,泣不成声地扑在李清玲的怀里,情真意切
地说道:“李老师,我实在不愿离开你。”薛传刚、薛传强兄弟俩跟
马玉珍同学是邻居,他们的父亲腿残,母亲和大姐又常常生病吃药,
有时连药费也没有着落。二兄弟被迫辍学。又是李清玲老师把温暖的
手伸向了他们。她带着两岁的女儿赶到薛家,对他们的父母进行耐心
劝导,但毫无用处。李清玲情急之中,索性在薛家住了下来,才使他
们的父母同意她将他们带回学校。第二天,李清玲又让丈夫给薛家送
去了面粉,以安二兄弟的心。两年时间,二兄弟吃住在李清玲家,顽
强地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争取到了新的学习机会。
    三
    李清玲老师象热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她的学生们,甚至有过于
热爱自己的孩子。苟增彩、孙小芹、马玉珍、王岩芳、盖燕……一个
又一个被她帮助过的学生都不会忘记从她身上体会到的母亲一样的深
情厚意。1994年夏季刚开学,苟增彩和孙小芹结伴骑车三十多里从四
扣乡赶来向已调到义和镇大山中学的李老师求助。李老师当即表示:
两人全都留下来跟她上学,但一定要为老师也要为她们自己争口气。
她一趟趟地前去做二位学生家长的工作,可一年过去了,孙小芹的父
亲始终没有点头同意让孩子上学。这么长时间的生活费用全由李老师
包下来,她为孙小芹过生日,到淄博出差又专为孙小芹买回漂亮上衣
。当小芹的母亲了解到女儿在李老师家里的一切情况后,感动得哭了
,拉着李老师的手说:“你真是在用当娘的心疼孩子啊。”王岩芳体
弱多病,李老师为了让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就把她的饮食起居安排
在自己家里。她的胃口不好,李清玲就特意为她做软食,还常为她蒸
鸡蛋糕,以防女儿看见眼馋,每次都让岩芳端到里屋去吃。一天晚上
,王岩芳突发高烧,当时适逢李清玲的丈夫在外地学习,李清玲顾不
上害怕,一个人赶到附近村里找来医生。给岩芳打完针,她又一直守
候到天明。那位名叫盖燕的女生父母离婚,父亲患脑血栓,李清玲对
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到了冬天,李老师就为她安上电褥子,买来
棉鞋。一见她换下衣服,就抢着替她洗净,有一天,她的父亲找到李
清玲,言辞恳切地说道:“李老师,你待盖燕那么好,就让盖燕认你
当娘吧。”李清玲心里明白,自己早把盖燕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了
。在她的家里,盖燕、王岩芳,还有她的女儿,就象三姐妹一样相处
融洽。很多孩子都知道,李老师对他们甚至比对女儿更好。
    李清玲既要当班主任,又要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有大堆的家务,
天天忙个不停。她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平静地体味着生活,孩子们
的微笑就是她生活的点缀,没有什么比这更为重要的了。
    四
    李清玲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她的学生们展示出一面明亮的镜子,
从课程的讲授到班级生活,大大小小的事她没有一处不在意。她曾教
过一个让很多老师一提起就头疼的差班。在她头一次走进这个班的时
候,教室里沸反盈天,好象没有她这个人。李清玲相信只要对孩子们
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班级作风,而且,她认为自己作
为一名老师无权回避任何学生。她很从容地走进学生中去:学生不擦
黑板,她擦;学生不扫地,她扫;该轮到他们班清理厕所了,她就亲
自去干。学生们渐渐地都为自己的恶作剧后悔不迭,他们都怕累着李
老师,开始什么事都抢在前头。一个被人认为已无可救药的班级随着
李清玲的到来很快充满了勃勃生机,一跃而成为全校优秀班集体。
    李清玲默默地把心血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当初学校没有锅炉,她
就天天坚持自己烧水供应学生。班里一有生病的,她就请医买药。每
逢考试,她就把体弱多病和家庭照顾不上的学生安排在家中吃饭,并
特意做点好吃的。下雨天她就把家里所有的衣物都抱到班里,为回家
的学生遮风挡雨。李清玲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她的学生。她教书育
人,就象一团火,把每个学生的心都照亮了。他们通过李老师理解了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忠于事业的人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李清玲曾梦想当一名诗人。从河口区四扣乡到义和镇,她全力扶
持救助的那么多贫困学生,还有她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她成功的诗
篇。她的诗不是用笔来作的,而是用爱心和责任,而且只有一位好老
师才能创造出如此的佳作。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