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08.01
【期号】= 1307
【标题】= “模范烈属”和“爆破大王”
【版次】= 02
【版名】= 世间万象
【作者】= 李在田
【专栏】= 英模风采
【正文】=
 

“模范烈属”和“爆破大王”

李在田  (1997.08.01)

   “模范烈属”和“爆破大王”
    李在田
    1997年6月中旬,在山东省召开的模范优抚对象、军休干部暨拥
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王光秀被省委、省政府
、省军区授予“模范烈属”荣誉称号,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省里这
次被命名的“模范烈属”只有两人,王光秀是其中的一个。近日,笔
者慕名采访了她。
            王光秀与盖希云
    王光秀是东营区海河路办事处市酿造厂居委会委员,今年59岁,
老家是东营区辛店镇红卫村。她的丈夫叫盖希云,是垦利县郝家镇黄
店村人。他1945年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盖希云出生入死,英勇参战,曾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大小
战役,战斗220余次。在部队,他是爆破能手,专门负责爆破。他奋
不顾身,机智勇敢地炸毁敌人无数碉堡和工事。他曾荣立特等功2次
,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多次,3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人民英雄”称号,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
接见,并被毛主席誉为“爆破大王”。1958年,盖希云因头部多次受
伤致残,不适现役,便转为预备役军官。部队首长非常关心盖希云的
身体,为了让他早日康复,便送他到吉林省辽源市疗养,这一年他已
33岁,还没有成家。
    学英雄,爱英雄,英雄的事迹在当时到处传颂,受到广大人民群
众的崇敬。当时,18岁的农村姑娘王光秀,爱上了战斗英雄盖希云,
经人介绍,他们很快结了婚。婚后,他们夫妻互敬互爱,生活过得幸
福美满,但时间又是短暂的。1966年12月2日,盖希云因头部伤口恶
化,医治无效,过早的去逝了。当时,儿子建国刚满两岁,女儿小芳
才出生两天。
    为国家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盖希云永远离开了人间。他的
妻子和儿女生活处于非常困苦的境地,此时,王光秀如果向党和政府
伸伸手……
    坚强的王光秀没有那样做,她把丈夫的一切全都隐瞒下来,从不
告诉任何人。为了生计,她把两个孩子委托母亲照顾,自己到辽源市
一家蔬菜批发站工作。在那里,她每月只有30多元钱的工资,养活着
两个孩子,还有公公和母亲,这5口之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197
9年,王光秀一家从吉林辽源迁回东营老家,在市酿造厂担任仓库保
管员。近30年来,王光秀从一个年轻少妇,变成一个年过半百、满脸
皱纹的老太婆,在这期间,她总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出现在群众面前
,不同的是,她的生活要比普通群众更艰难,工作要比普通人干得更
出色。1989年5月,盖希云生前所在部队的同志几经周折,好不容易
在东营找到了王光秀,并特邀她去山西参加“战斗英雄、爆破大王盖
希云塑像揭幕式”,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这位普普通通,每天任劳
任怨,埋头苦干的女职工,竟然是“爆破大王”、“战斗英雄”的妻
子。
    当人们了解到王光秀受尽千辛万苦,默默无闻数十年的情况后,
问她为啥不请求党和政府照顾时,她回答得轻松而又简单:“功劳属
于英雄自己,作为她的妻子,我没有资格向党和政府讨价还价。”
        “爆破大王”的故事
    当笔者来到市酿造厂家属区,找到王光秀家时,已是上午9点多
。走进小院,只见一个小男孩正忙着做作业,看见有人进来,他很有
礼貌地回头冲屋里喊:“奶奶,来客人啦!”王光秀应声从屋里迎出
来,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乘王光秀忙着倒水、沏茶的功夫,我走近墙
上挂着的那些照片前面,仔细看了起来。这些照片,都已退了色,大
都是战争年代盖希云出席有关会议时,和首长、战友们的合影,盖希
云胸前佩满勋章的那张单身照片,更为醒目。面对这些照片,使我心
头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淮海战役时,敌人有一个碉堡,防守森严,我军强攻数次没有攻
下,且伤亡十分严重。这时,作为爆破手的盖希云,一再向首长请战
,要只身前往炸碉堡,首长考虑再三,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盖希云背上炸药包,全副武装,机警地消失在战火之中。他用剪
刀剪断敌人的电网,巧妙地靠近碉堡,爬上顶端。只见天窗敞着,他
来不及多想,立即跳了进去,说来也巧,他的两只脚正落在碉堡中间
的一张桌子上,他定神一看,周围全是敌人,他立即大喊:“不准动
,把枪收起来!”敌人被这突入其来的场面惊呆了,他们见盖希云手
里拿着枪,身上背着炸药包,没有一个人敢动。这时,盖希云把敌人
的枪都收好,向我部队发出信号,部队很快攻上来。这一次,他荣立
特等功。
    在福建省,盖希云接受了这样一次战斗任务:首长为了准确掌握
敌方军事装备情况,决定派人抓舌头。盖希云闻讯要求参战,首长问
他会不会游泳,他脱口而出说:“会。”其实,他只是小时候在家乡
的湾塘里游过,从未见过大海,更没有在大海里游过泳。他和其他战
友共7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在海里向前游出不远,不久就被大浪
淹没一个,到对岸时,只剩下盖希云他们两个人了。他俩上岸后,靠
机智勇敢,抓住一个俘虏,把他的嘴堵上,就立即押着他往回返。一
个人在海里单独游泳就很难,如今要载回一个不甘心情愿的俘虏,困
难就更大了,再说,他俩连续往返,时间太长,又饿又累,但他们仍
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往回游着。这时,敌人发现了情况,派出数十
架飞机从空中赶来,乱放炮弹。盖希云毫不惊慌,继续拼命往回游,
当离返回的海岸只有50多米时,战友牺牲了,他自己押着俘虏上了岸
。当首长和战友们见到他时,他全身浮肿得衣服都脱不下来,首长用
剪刀剪开他的衣服,把自己的呢子大衣脱下,披在他身上,并把他送
进了医院。
    盖希云英勇战斗的故事是不胜枚举的。有一次,我军要经过一座
大桥,但桥旁敌人的碉堡封锁得太严。为了炸掉碉堡,盖希云奉命前
往,他熟练地行进,让身体滚动前行,巧妙地躲开敌人的视线,从桥
底下一直滚、爬到碉堡边上,把碉堡炸了。
          “模范烈属”新事
    海河路办事处党委的李春武、盖泽民曾给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6月30日那天,赤日炎炎,模范烈属王光秀大娘带着6箱饮料,来到
市交警支队,找到支队长陈思诚和副政委孙连国说:“这么热的天,
交警们为了人民的交通安全,认真执勤,我带这几箱饮料来,表示我
对战士们的一点心意。”陈队长和孙副政委听了都很受感动,他俩代
表全体干部战士一再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向大家转达她的心意,并
好好向“模范烈属”学习,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王光秀退休后在家闲不住,经常为别人
排忧解难做好事。在市酿造厂大门口东侧,有一个夫妻小店,是辛店
镇现河村青年农民刘乐书夫妇开办的,自去冬开业以来,王光秀每天
早晨按时到店里帮他们包包子、干零活,大半年了,从没间断。这时
,有人就问:“你每天都到店里干活,这个小店有你的份子吗?”她
回答:“有。”有人问:“你每天到店里给他们干活,你和他们有亲
戚吗?”王光秀回答:“有。”其实,王光秀既没有入份子,也没有
啥亲戚,她是看到他两口子初次开店有困难,义务帮他们出主意,包
包子,干零活的。尽管她每天到店里忙活,她什么报酬都不要,有时
她的小孙子要吃包子,她都是托别人去买。
    市酿造厂有个残废军人去世了,他的老伴张广菊失去了生活的信
心,王光秀经常和她谈心,做思想工作,使他重新树立起生活下去的
勇气。当王光秀了解到她会编筐子的时候,就帮她买条子,让她编筐
子,并对她说:“你尽管编吧,编多了,我帮你去卖。”
    笔者在王光秀家采访时,看到她屋里放着许多尚未做成的鞋垫,
问她做这么多鞋垫干啥,王光秀说:“从今年6月份起,我除去到饭
店帮忙外,回家就忙着做鞋垫,现在快做完100双了,“八·一”建
军节以前,要献给驻军和武警战士,表示我对亲人们的一点心意。”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