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08.01
【期号】= 1307
【标题】= 一位军医的情怀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丁尚明
【专栏】= 走近黄河口
【正文】=
 

一位军医的情怀

丁尚明  (1997.08.01)

   一位军医的情怀
    丁尚明
    在黄河口荒原上,有一位入伍28年的老兵。他扎根荒原,默默奉
献,以年均救治患者4000余人次、治愈率达95%的突出成绩,受到干
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他就是曾18次立功受奖、连年被评为优秀
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的东营军分区卫生所所长刘德友。
    1969年2月,18岁的刘德友告别生养他的鲁南小镇,入伍来到素
有“山东北大荒”之称的黄河入海口。面对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面
对部队住的“干打垒”,自幼争强好胜的刘德友不仅没有退缩,反倒
认为这正是磨练自己的好地方。入伍第二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被部队
推荐到青岛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了“北大荒”。
    饱经了荒原风霜雪雨的刘德友,笃信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军
医,光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没有精湛的医术,同样达不到为人民
服务的目的。为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他废寝忘食、秉烛苦读。《实
用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等大部分的医书学典,几乎读了个遍
,写下的读书笔记塞了满满一床头柜。如今,绝大多数常见病、疑难
病,刘德友都能做到对症下药、手到病除。同时,他还结合多年的临
床经验著书立说,与人合作编辑出版了《慢性病的诊治与生活指南》
、《心脑血管疾病问答》等书籍,一本20多万字的《验方选300例》
也即将付梓问世。
    远离部队医院,医疗条件落后,看病难、吃药难成了官兵们的头
疼事。身为卫生所所长的刘德友,决计走一条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
新路子。他一面发动全所人员到野外采集茵陈、蒲公英等中药材晒干
备用,一面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卫生所还为每个干部战士、职工家属
建立健全了健康档案,并定期查体。军分区组建14年来,没有发现一
例肝炎、结核及其它传染病,昼夜发病率及传染病发病率都控制在上
级规定的范围内。
    在刘德友的工作日记上,醒目地抄录着中华医学协会副会长曹泽
毅教授的一段话:既然没有选择去经商下海,而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
,首先要有把一切奉献给病人的精神准备、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的约束
。刘德友以此自勉。1993年4月,他带一位患重病的人武部政委去青
岛会诊。这期间,他连续接到三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待安排好那位政
委匆匆赶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时,听到的只有兄弟姐妹的哭声,看到的
只是母亲的坟头。作为医生的刘德友,从医近30年,不记得给母亲开
过一副药、查过一次体,最终连母亲死于何病都不晓得。时至今日,
刘德友依然愧疚难当。总觉得太对不住自己的老母亲。
    驻地附近的北王五村住着一户靠捡破烂为生的河南人家,其妻患
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生活难以自理,且因付不起医疗费从不敢把
妻子送往医院。刘德友知道后,亲自把病人接到卫生所。他不顾病人
身上散发出的恶臭,细心地给她查体、治疗。几个疗程下来,被病魔
折磨了20多年的病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河南人逢人就说:是刘
军医救了他女人的命,是解放军救了他全家!
    伴随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许多走上康复之路、重新鼓起生活
勇气的病人,没有忘记帮他(她)们驱走病魔的刘德友,为表达感激
之情,他(她)们纷纷写来了感谢信,送来了锦旗匾牌。在荣誉面前
,刘德友总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心永远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
难。
(附图片)
    〔图为作者与刘德友(右)合影〕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