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1.08
【期号】= 1422
【标题】= 万里长风一路歌——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发展纪实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刘西光
【专栏】=
【正文】=
 

万里长风一路歌——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发展纪实

刘西光  (1998.01.08)

   万里长风一路歌
    ——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发展纪实
    ○刘西光
    劲风吹荡黄河尾闾,行进在经济市场大道上的创业者们一路豪歌。
                  上篇:展翼的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南郊速度
    南郊畜牧场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如一只展翅的鲲鹏,翱翔在黄河
三角洲的金色大地上。地处东城淮河路北、广利河南的她用20万平方
米的身躯在短短的四年中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3年8月建厂,投资仅6000元,四个月创产值55万元,利
税15万元。
    ——1994年,迈出了技术改造的第一步,年加工原油能力仅1.5
万吨的常压炼油装置改造为3至5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年产值468万
元,创利税60万元。
    ——1995年8月,第二次技术改造开始,15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
加速安装。销售额2100万元,利税321万元。
    ——1996年4月6日,仅用8个月时间15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
安装完毕,并一次性试车点火成功。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1200万
元。
    ——1997年2月,5万吨减粘设备上马。10月,60万立方米年污水
处理设施投入运行,2000立方米的2座储油罐进入使用期。全年销售
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东营市石油化工厂五年跨了五大步,上了五个台阶,完成三期工
程技术改造,创造了惊人的“南郊速度”,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市农垦
企业的前列。
                        雄关漫道
    牛年的东营市石油化工厂迎来了她的又一个辉煌,跨入国家农业
部评定的“全国农垦系统百强工业企业”,名列第48位。在同行业中
,全省唯此一家。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李九玉拥抱着奖杯、奖牌欣慰地
笑了。不惑之年的他,脚下的企业之路走得更坚实,刚毅的脸上透着
事业的执着。案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正渗
透出石油化工厂的步步发展轨迹,展现出他事业无境的韧的追求吗?
    时间的钟声敲回到1993年,3月的阳光正透着暖暖的春的气息,
大地上有生命的草儿,花儿正暗暗蕴育着生机。这时的南郊畜牧场也
在这盎盎春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力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一批新兴
产业纷纷上马。正是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在市政府东南方一片老
旧的瓦房间来了21个默默耕耘的创业者。李九玉和他的伙伴们踏在这
片荒芜的处女地上,正酝酿着石油化工厂的建立,一个利用东营市地
下滚滚石油,立足本地发展的建设项目。仅仅7天,筹建组的人干净
利落地办好了营业执照,下一步摆在众人面前的是工程的上马。自己
动手,自力更生。筹建组的同志们手推肩扛,人机并用,自己能干的
活自己干。正是从充满希冀的春天开始,他们日夜奋战5个月,年加
工原油1.5万吨的常减压炼油装置在8月28日一次试车成功。这一天,
东营市石油化工厂有了自己的成品油。为此东营市石油化工厂的初建
者们心情激动了很久很久……车间隆隆的机器响了4个月,首批石油
化工厂职工们艰苦拼搏4个月。1994年春节浓浓的喜庆气氛里,这个
稚嫩的小厂记下了自己灿烂的一笔:四个月生产时间,创产值55万元
,利税15万元,被南郊畜牧场授予“先进企业”。东营市石油化工厂
在前进道路上弹响了第一道胜利的音符。
                    高速高效之路
    纷纭变化的市场供求,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使市石油化工厂领
导们深深明白,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以自身的壮大去
闯市场,筹市场,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当黑色的春燕闪着洁亮的羽毛翩然北归时,石油化工厂内又是红
红火火。投资120万元,进行第一次技改,建成5万吨常减压装置工程
在1994年初已拉开战幕。在遗弃的旧涵洞旁,在荒芜的废石梁边,在
没脚的杂草中,石油化工厂的干部职工们“苦干加巧干,我为企业做
贡献”,自己动手完成2000立方米储油池一座,200立方米的油罐基
座7个,混凝土预制面400平方米,搬运土方量2000方。仅土建耗费就
节约资金50万元,既缓解了资金紧张,又使干部职工形成了亲密的干
群关系。
    土建工程结束,石油大学两位高级工程师赶来了,他们耐心地在
工程设计、安装、订购配件上慢斟酌细推敲,最后选定淄博市临淄石
油机械装置。点火、试验、试车、产品出来了,得到市质量监督部门
质量认定,优质的产品很快打入潍坊、临沂、淄博、荷泽等地市场,
赢得了首批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该歇一歇了,该为年产5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满意了,可奋斗的
人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1995年春节刚过,第二次技术改造工程
又开始酝酿。南郊畜牧场的领导和石油化工厂的建设者们已看好了石
油化工的广阔前景,看好了企业发展的诱人市场。立即上马15万吨/
年常减压蒸馏装置,扩大生产规模。由南郊畜牧场和石油化工厂主要
领导组成的4人筹建领导小组,开始了一段极不寻常的艰苦跋涉。看
看这一串串感人的数据吧!15次北京之行,13次省城之行,行程2500
0公里。为赶进度,经常披星出,带月归,天不亮就乘车北上,晚上1
0点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第二夭6点又驱车南下奔赴济南……
不用说了,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劳累难以用言语表达。是的,正是这
群兢兢忘我工作的人们为市石油化工厂撑起了一片蓝天。
    有心人叩启成功的大门,他们的韧劲赢得8家银行支持,共贷款1
200万元。其它化工厂的8名技术操作优秀人才和3名高级工程师也弃
“城”而来。从1995年8月至1996年4月,仅仅8个月时间,胜利完成
了二次技术改造,加工原油能力比原来提高了10倍,创造了市农垦系
统企业建设的一个奇迹。冰封的河流解冻了,暖暖的春风撩动着市石
油化工厂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弦。东营市石油化工厂正步入她的又一
个成长的季节。
                    借骨生肉
    提起现代企业的发展,自身内部积累资金,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
,依靠自身坚强的企业骨架而生出高效益这块肥肉来,已不是童话。
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一个企业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靠借贷大量资金投入建设,无疑是一条投资之路。但从自身寻找突破
口,以自身一点一滴积累,借骨生肉,依靠自身努力去盘活大量流动
资金,填补短期经营缺口,加大效益产出,毋庸置疑,也是一条发展
之路。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在发展中,一方面正是靠自身成长,自身的
资金积累加大投入来产出巨大效益的。刚建厂时,资金短缺,李九玉
带领全厂职工自愿集资2万多元,解救了燃眉之急,带动了资金快速
流动。二期技术改造时,全厂职工自己动手全部土建工程,节约资金
近50余万元,既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又为储备原材料积累了资金。
二期15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石油化工厂干部带头、职工参与,共集
资35万元,保证了项目的如期竣工。石油化工厂二次技术改造都是在
冒着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建设基金匮乏的风险下进行的。15万吨/年
常减压蒸馏设备需2400多万元资金,石油化工厂自筹了800万元,已
是一个不小的创举。九七年末石油化工厂又准备上一套7万吨催裂化
装置,建设资金6000万元,其中将自筹2000万元。厂领导眼光放得准
,暂时困难没什么,勒紧一下裤腰带,带来几年好光景,“值!”一
个职工很动情地说。是的,搞企业没有扩大发展的眼光,没有借骨生
肉的胆识是不行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东营市石油化工厂给了我
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下篇:人、油、环境的交响
    走进东营市石油化工厂,看着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一丛丛喜人的
冬青,一座座清洁的花池,你会感叹,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建设者正在
弹奏着一曲人、油、环境的和谐的交响曲。
                      管理的艺术
    作为南郊畜牧场企业领头雁的石油化工厂,全厂职工都晓得一面
旗帜“发展企业,振兴南郊”。企业要发展,经济效益是中心,效益
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不发展、完善不完善。而企业管理的艺
术正恰恰体现在这里。
    发展四载的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已从21名职工发展到180人,他
们中有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工程师。高效的管理使他们走到一
起,伴随着企业稳健成长。俗语说得好,“要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
头带”,石油化工厂正是有一个“勤政廉洁、团结实干、雷厉风行、
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领导群体。每个领导都有一本严己经,讲真的
、来实的,看我的”。一到周六,科室长以上人员自动拿着钢笔,怀
揣笔记本去开生产经营调度会。每月25日,全厂干部职工齐聚一堂召
开民主评议会,看着职工登记册上优秀、合格、落后三个评分标准,
摸着车间里红、黄、黑三个荣誉小旗,读着厂规厂纪中生产现场“三
清”、“四无”、“五不漏”,听着车间主任的把三关“严、细、实
”,你会真切感受到,在这里,管理就在车间,管理就在人人。
    人是企业活动的源泉,主动启发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和参与性,大力激发起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厂领导一直抓在手
中的一把管理的钥匙。今年1—8月份,“厂长接待日”和“民主生活
会”上,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40多条,创造或节约资金30余万元,收
到了明显成效。
    企业要发展,生产是一线。在日常生产中,企业领导强化调度,
早计划、勤设计,严格控制原油加工消耗。九七年实行了新的生产车
间在岗监督检查制——定时定点循环挂牌制。形成道道工序有人管,
岗位操作入台帐,班班交接有记录的规范生产局面。他们还研究成立
了五人核价领导小组,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各种油价,注重市场调
研,让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反馈生产,已初步形成了旺季多销、淡季能
销的产品销售局面。严格务实的管理,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九七
年实现社会总产值亿元以上,创利税1400万元。
            安全、科技双音符
    安全工作是石油化工行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石油化工厂的领导
深深了解这一点。职工上岗前进行集中安全培训,把消防安全意识深
入到他们心中,努力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成立已有几个年头的厂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有严格的车间厂区
联防巡逻队和重要岗位昼夜值勤制,连续几年未发生大的隐患事故。
1997年5月,全厂职工进行了“厂规厂纪”和“业务技能”考试,消
防安全问题占了三分之一,职工合格率95%以上。看着合格的答卷,
领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厂领导一班人在抓安全生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科技这个隐形的
巨大潜能。创业之初,石油化工厂就专派7名同志到同行先进企业学
习技术,漫漫四年一挥间,7名同志都已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1996
年初他们还先后引进熟练操作工11名,微机应用、工艺加工等专业人
才25名,石油大学化工专业大学生11名,科技人才占总数的46%。针
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生产需要,QC科技小组应时而生。它积极发挥技
术先锋优势,从生产工艺到设备造型到装置检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去年一年为厂节约资金45万元,并培养出一批科技新秀。QC小组已
成为石油化工厂一个值得骄傲的科技荟萃园。生产车间主任兼QC小组
副组长周祥峰,在二次技术工程改造中,对工艺流程提出了可行性改
进方案,为企业增效20余万元,成了厂里的科技之星,还是市农场系
场唯一一名先进质量管理工作者。为此,他还受到市农垦企业总公司
的嘉奖呢!
                    雕塑环境
      石油,一谈到它,人们便会想到黑乎乎的油浆,浓烟滚滚的炼
油厂。可走进东营市石油化工厂,你会惊讶地发现怎么没有石油的痕
迹?噢,只有那匆匆进出的10吨拉油标准罐车,20吨大型半挂车和支
支竖立的圆柱形储油罐在向你展示着什么。
    石油化工厂自建厂之日起,就将美化厂容厂貌当作一件家务事,
勤打扫,细涮洗。他们深知,企业美好的外观形象会给来往的人们留
下什么。职工们都记得,每年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厂领导带头,全厂
职工一起卷起袖领,挥动铁锨、大镐对厂里这一点那一点碍眼处清理
掉。如今,300个平方的芦苇丛不见了,500多立方的废油泥清除了,
绽开着芬芳花朵的花池建起来了,一个宽松、和谐、优美的厂境尽收
眼底。1997年10月11日,300万元新上马的年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的
污水处理场投入使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优美的外部环境建立了,而职工们的内心环境需要雕塑,石油化
工厂办板报,搞宣传,投资万余元建起“职工之家”,组织观看英模
电视报告会,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事迹宣传,使每一个职工心里沸腾
了。“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做文明职工”已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文明塔台,经济唱戏”,李九玉如是说。“百日劳动竞赛”,“庆香
港回归”一系列活动相继开展起来。既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又调节了
职工紧张的生活。看,九六年南方灾区牵系着他们,我市小清河治理
工程牵系着他们,新疆特困地区牵系着他们,一年下来,捐款捐物达
30多万元。踏踏实实做到了,把温暖送给社会,让文明树在厂家。
                  油头化尾畅想曲
    石油化工行业的生存发展,国家赋予了它宽厚的政策,(产油企
业自销权),从而拓宽了原油的供销渠道,为石油化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机遇。现在拥有固定资产3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年加
工原油15万吨,柴油、汽油、重柴油、重油、蜡油等几个品种的东营
市石油化工厂,在风云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如何抗击风浪,做好“油头
化尾”这篇大文章呢?
    石油产品进行深层次加工,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走高产业化道路
,一直是企业领导经常在一起研究探讨的话题。二次技术改造后的石
油化工厂已拥有年产直馏汽油0.5万吨,柴油3.6万吨,减压蜡油5.4
万吨,减压渣油6万吨的可观效益。可是大部分产品只作为燃料销售
。资源的浪费,油品的贮存都是棘手的问题。而同时国外大量油品进
入国内,冲击着国内石油化工业,多家石油化工企业一碗饭中争食已
不罕见,走高产业化道路已是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话题。
    九七年已结束,九八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东营市石油化工厂正在
构思着又一期技改工程上马7万吨催裂化装置,建设周期11个月,总
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加工原油10万吨,可生产出市场急
需的汽油、柴油、化工原料及民用液化石油气等商品。产品综合受益
率将由54.6%提高到86.2%,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加之,东营市广
阔的平原,优质高效的公路建设,使机动车运输常盛不衰。石油产品
特别是轻质燃料油的需求将日益增加,7万吨催裂化装置建设将具有
非常广阔的市场前途和发展前景。
  目前,该项目已由洛阳石化设计院开始设计,采用灵活双效催化裂
化先进技术。明天的石油化工厂将更美好。明天的石油化工厂建设者
们将在油头化尾的琴键上奏出自己特有的流畅而又激昂的畅想曲。
    鲲鹏已飞,交响奏起,美丽的东营市石油化工厂在清澈的蓝天下
驰骋、翱翔。
                    电话:(0546)8332903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