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2.26
【期号】= 1458
【标题】= 荒洼创业记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顾国岭
【专栏】=
【正文】=
 

荒洼创业记

顾国岭  (1998.02.26)

   荒洼创业记
    顾国岭
    利津县有个被授予市十大经济发展标兵、县种粮状元、县养牛状
元等荣誉称号的庄稼汉,名叫董宝增。
    董宝增是利津县刁口乡渔民村人,他对土地有一种说不出的迷恋
之情。1990年,董宝增和妻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经营多年、收入颇丰
的饭店,回到家乡承包了300亩荒洼地。他认准一个理儿:只要功夫
深,土里刨出金。可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除去土地承包费,买农
机具、化肥、农药、种子的钱外,结果落了个两手空空。但他没有退
缩,经过冷静的思考,他认识到,必须打破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模
式,办现代化的农场,向机械化、科学化要效益。第二年,他又承包
了300亩地,订阅了10多种农业科技刊物,注重在科学种田上下功夫
,购置了配套机械。经过一年的精耕细作、苦心经营,300亩荒地纯
收入达到了12万元。在此基础上,他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品种档
次,在深耕、精种、细管上做文章,农业连年丰收,农场面积不断扩
大,固定资产逐年增加。现在,董宝增共承包土地1500亩,其中种植
大豆1000亩,其他经济作物500亩,拥有大小拖拉机各一台,农用汽
车一部,其他农机具全部配套,仅种植业一项年纯收入17万元。
    董宝增并没有满足现状,他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发现利北荒洼具
有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粮食作物秸秆和草资源十分丰富
,可提供充足的饲料;同时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可生成丰富的肥料,
用来反哺种植业,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系统;这里草原牧场辽阔
,环境没有受到污染,很适合良种肉食牛生长发育。在乡党委政府的
大力协助下,于1996年12月建成了刁口乡肉食牛繁育生产示范场,并
聘请了市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员担任技术顾问。他先后自学了多门农技
课程,充实了理论水平,提高了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判断能力。19
96年,他引进的名优品种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良种肉食牛,现在已开
始良种繁育,市场行情看好,成为京津地区肉联厂的抢手货。到1997
年底,牛存栏量达150头,年出栏肉食牛160头,创产值24万元,成为
全县较大规模的农牧场。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富裕起来,他经常向群众宣讲科学种田、集约
化经营、规模化种植、多元化发展的好处,鼓励他们大胆承包土地,
并积极帮助困难户解决资金、化肥、农药等问题。在董宝增的影响带
动下,不少群众放开手脚,承包土地,逐渐成为种植专业户。现在,
渔民村共承包土地1.1万亩,全村人均纯收入5600元。
    谈到理想,董宝增颇有一股豪气:他要长期承包5千亩地种庄稼
;挖一个大水库,既能灌溉又能养鱼;他还要建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现
代化养殖场。董宝增自信地说,两年后,这里方圆五十里内,年出栏
优质肉食牛可达2万头以上,到那时利北荒洼可就真正变成“到处是
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地方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