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4.09
【期号】= 1488
【标题】= 小吃吃出大产业
【版次】= 03
【版名】= 田野风
【作者】= 刘艳春
【专栏】= 田园风光
【正文】=
 

小吃吃出大产业

刘艳春  (1998.04.09)

  小吃吃出大产业
    利津县付窝乡新发村充分发挥当地水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
势条件,大做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他们在靠近东港公路的鸡心滩附
近,发展地方小吃鲜鱼汤,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到1997年全
村有14户农民在此经营鲜鱼汤小吃,年销售活鱼21万公斤,经营额达
750万元,利税21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全乡其他村庄鲜鱼汤小吃的发
展,使全乡鲜鱼汤小吃发展到35户,年经营额达到1500万元、利税45
0万元,并且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发村共有160户人家,600口人,全村有耕地1270亩,人均耕地
只有2亩多一点,仅靠种地的收入难以使农民富裕。因此,该村两委
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村民外出经商,多方发展经济,使全村59户260
口人长年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经营鲜鱼汤是他们经商的主要内容之一
。鲜鱼汤是该村民间的一种传统吃法,也是一种风味小吃,几年前,
他们瞄准了这项小生意,有几户村民在靠近东港公路鸡心滩的公路两
旁,建起了简单的小饭馆,进行鲜鱼汤小吃经营,由于这种小吃具有
鲜明的特色、浓厚的地方风味和充满了乡野气息,使来往的顾客络绎
不绝,名声渐起,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规模也越来越大,来此建店经
营的也越来越多,到1997年,已形成了有35家规模的鲜鱼汤小吃群。
同时,挣了钱的店家也纷纷投资扩大规模,增加新的服务功能,提高
服务质量,提高档次水平,他们修建了停车场,装饰了房间,安装了
空调,增添了卡拉OK,聘请了服务员,将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间小吃和
现代文明与经营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来此吃饭娱乐。新发村的薛成义是首批在此经
营鲜鱼汤的店家,目前,他装饰了饭店的内外,修建了停车场,增设
了空调、卡拉OK等设施,每天能出售鲜活鱼100—150公斤,他一年的
营业额可达100万元,创利税可达40万元。
    新发村计划1998年新增加鲜鱼汤小吃13家,总数达到27家,现已
做好了准备工作,到时,该村计划营业额和利税在1997年750万元和2
10万元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一倍,成为全村的龙头经济。
    新发村的鲜鱼汤小吃,吃出了大文章,不仅富了本村的农民,带
动了其它村庄的群众致富,而且还带动了周围水产业的发展,增加了
财政税收,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刘艳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