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8.03
【期号】= 1570
【标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带动粮食市场总体向好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
【作者】= 潘燕
【专栏】= 说形势·话改革
【正文】=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带动粮食市场总体向好

潘燕  (1998.08.0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带动粮食市场总体向好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今年进行的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改革,目前
已全面启动。时值夏粮收购,各地在深入领会中央改革精神基础上不
断加大实施力度,“三项政策”的初步运行已带动了粮食市场总体向
好的局面。
    自4月底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朱镕
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先后到安徽、吉林考察贯彻落实情况,国务院
派出5个调查组分赴十几个省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地方存在的一些
问题,于6月初召开了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围绕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粮食顺价销售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
政策”,结合“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做好当前的粮食购销工作

    顺价销售政策最早在各地展开,全国大部分地区于五月底、六月
初开始在不亏本和略有盈利的前提下进行粮食销售。不少地方在顺价
销售后一两天,市场粮价开始回升,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一段时间以
来持续下滑的市场粮价。
    来自浙江粮食市场的信息表明,实行顺价销售后,全省粮食价格
涨幅约在10%以上,杭州的市场米价涨幅为25%;陕西国有粮店和集
贸市场的面粉价格也上扬了约10%;而连接着全国28个省市300多家
粮食经销加工企业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从5月起小麦价格就开
始止跌回升,至6月12日,每公斤小麦的批发价格已比河南省政府制
定的收购保护价高出0.066元。
    粮价回升在全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
利益,同时遏制了急剧增长的巨额粮食亏损。
    随着夏粮收购的展开,“保护价敞开收购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也提上了日程。在粮食连续三年丰收,仓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各地
开动脑筋,赶在夏粮收购之前腾建了一批仓库,以保证做到敞开收购
,各地农发行也制定了相应政策,要求在“库贷挂钩、资金封闭运行
”的基础上,全力支持目前正在进行的夏粮收购工作。
    截至6月25日,河南省入库小麦已占定购任务的48%。已备足的1
00多万公斤仓容基本可以解决新粮存放问题。而在夏粮开磅前,安徽
省政府就向农民公布了收购价,同时要求各地粮站坚持“不克扣斤两
,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等“八不准”原则,并派出新闻采访组对
收购情况进行明查暗访。
    河北省农发行则明确表示,在保证资金封闭运行的前提下,粮食
部门收购多少粮食,就及时如数提供多少贷款,目前已初步安排了31
.5亿元的收购资金及3亿多元的铺底资金,已确保敞开收购,不向农
民打白条。
    与此同时,针对本次粮改对中央及地方粮食事权的重新界定,各
地政府也开始重新确立自己在粮食工作中的角色。新的粮改政策规定
,省级政府今后不仅要对本省的粮食生产负责,还要担起储备和流通
的责任,同时消化财务挂账。为此,各地政府都做了进一步的组织部
署,将粮食生产购销责任分级量化,使各级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
责任。
    江苏省建立的“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分级负责体制”规定,省政
府负责全省粮食总量的平衡,省级储备和市场调控,各市政府对本地
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负责,确保当地粮食供求平衡
,同时市对县(市)也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江西省政府也与地市县
政府建立了“定定购数量、定粮食销售量、定费用利息补贴和定消化
财务挂账”的“四定”关系,对各级政府的粮改责任做了进一步的细
分。
    上述种种,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央政府摆脱了以往对粮食流通管得
过多,调控无效的弊病,加强了地方政府管好粮食问题的责任感和紧
迫性,同时也加强了可操作性,使“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得以进一步
完善。
    同时,消化新老挂账,加强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及冗员分流工作也
都在各地有条不紊地展开。目前吉林全省已在1400多个粮库进行了产
权制度改革,在重点抓好大中型粮库的基础上,将中小型粮办企业通
过兼并、租赁、拍卖、股份等形式推向市场,同时加大清欠力度,目
前已清理回各种欠款7000多万元。据初步测算,全省粮食系统今年将
减亏10%。湖北省通过深化改革,自1995年至今已分流出10万名粮食
系统职工,仅今年1—5月,就分流人员上万名。
    在总体运行良好的态势下,局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
如中央政府虽三令五申不许乡镇政府在夏粮收购时坐“收统筹提留”
,一些地方仍置若罔闻,致使一些农民出现卖粮后“不收反欠”的现
象;此外,由于存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国家《粮食收购条例》禁
止的个体粮商下乡擅自收购问题尚未根除,田间地头还活跃着一批“
以加工为名,行收购之实”的个体粮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
控制,主渠道控制粮源、实行顺价销售的粮改政策就难以有效实施,
以“四分开一完善”为基本原则的本次改革也将受阻,因而必须引起
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特别注意。
            (潘燕)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