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9.01
【期号】= 1591
【标题】= 加快科教兴市步伐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本报评论员
【专栏】= 全省党报言论竞赛
【正文】=
 

加快科教兴市步伐

本报评论员  (1998.09.01)

   加快科教兴市步伐
    本报评论员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
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我市而言,加快经济以及社会各
项事业发展,尤其需要加快科教兴市步伐。
    加快科教兴市步伐意义重大。党的十五大指出,“科技进步是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
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社
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实
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正在改变着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就我市的情
况看,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传统加工企业遇到了越来越多的
困难;与之相反,一些高科技含量产品及企业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
头。这说明,科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多么大的推动力!因此,面对知
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们必须迅速从资源丰富的“良好感觉”中走出来,牢固树立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教
兴市”步伐。
    科教兴市,基础在教育。发展高科技没有人才不行,没有全民整
体素质的提高不行,这就需要教育先行。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
全市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级各类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蓬蓬勃勃
。但是,由于受财力、师资水平等因素影响,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
的基础教育质量还不够高,职业教育还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必须继
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
青壮年文盲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改革教学方式,注重素质培养,逐步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扩大中等职
业教育规模。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条件。继续配套完善教学设施,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在发展教育事业中,我们还应看到,我市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我们
可以着眼于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加大油地校结合办教育的
力度,把三方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我市
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科教兴市,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市经
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科技的需求程度很高,工业、农业等产业要取得
更大发展,还受到科技、人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对制约我
市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组织好科技攻关,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在依
靠自身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搞好智力引进,着力做好新技术、新成果
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同时,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在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上大做文章。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引进人
才、技术、成果,借智发展,借梯上楼。特别是对尖端技术要舍得花
大本钱引进。要制定技术成果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政策,促进高新技
术与经济的结合。
    科教兴市,关键是人才。人才是技术的依托,一个高水平的人才
,可以带动一个高科技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加
速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在充分发挥我市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培
养自己的人才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尽快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并为
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以增强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的能
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地方、油田、石油大学的科研人员组
织起来,同时也可以聘请市外的人才,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应用开发
机制,以优惠的政策,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作贡献。同
时,还要为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学科技、用科
技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引进人才。因此,我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科教兴市”的口号叫得更响,把“科教兴市
”的旗帜举得更高。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