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10.01
【期号】= 1614
【标题】= 培植产业链 拉动经济增长——明集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版次】= 02
【版名】= 综合新闻·广告
【作者】= 杨成学
【专栏】= 调查与思考
【正文】=
 

培植产业链 拉动经济增长——明集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杨成学  (1998.10.01)

   培植产业链 拉动经济增长
    ——明集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
    杨成学
    利津县明集乡目1993年实施农业产业化以来,农村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农业
后劲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9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
2183元,比实施产业化前增加了3倍多;1997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了1
80万元,比1992年增长了近9倍。立足本乡实际,大力培植三条产业
链。一是粮食与畜牧、水产形成产业链。在培植该产业链中,他们把
粮食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规划了15个粮食生产大方,进行规模生产
、集约经营,全乡形成了年产粮食2200万公斤的能力。他们把畜牧和
水产作为与粮食形成互相促进的产业链来抓。近年来,他们大力兴建
畜牧园区,大搞“上农下渔”开发,使全乡畜牧水产业形成了一定规
模。目前,全乡牛的饲养量达到了12500头,羊800000只,猪11000头
,鸡50000只,全乡畜牧业年产值达到5100万元,纯收入3170万元。
通过在盐碱地上搞“上农下渔”开发,全乡鱼池达到了6000亩,蟹池
1500亩,全乡水产年创产值3300万元,纯收入1725万元。
    二是芦笋、葡萄与三利食品厂形成产业链。他们充分发挥距离三
利食品厂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芦笋和葡萄生产,培植生产基地。今年
全乡芦笋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葡萄2000亩。既为三利食品厂提供了
原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增加了税收。
    三是大棚蔬菜、大田西瓜与市场形成了产业链。培植该产业链以
来,全乡的高温蔬菜大棚发展较快,今年达到了800个,年产值700万
元,纯收入500万元。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的同时,他们还利用乡西
部的大面积沙壤土地发展大田双膜西瓜8000亩,年创产值1000万元,
纯收入800万元。这两个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关键是市场销售问
题。为此,他们将大棚蔬菜和大田西瓜与市场作为一条产业链来抓。
在建立蔬菜批发市场的同时,与寿光蔬菜大市场、北京农贸市场等大
市场建立联系,扩大外销,占领外部市场。还重点扶持起了160个瓜
菜运销专业户,年运销能力达2万多吨,保证了瓜菜畅销无阻,促进
了大棚蔬菜和大田西瓜的发展。
    采取可行措施,确保产业链越拉越长。一是集约经营,发展大户
。他们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培植、发展种、养、加大户
,以专业大户带动专业村发展。目前全乡已发展起种植大户56个,其
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8个。赵家村29岁的孙广美,今年春天投资6
5.66万元,买断了本村245亩荒碱地30年的使用权,搞“上农下渔”
开发,在全乡乃至全县引起了轰动。乡党委、政府大张旗鼓地对孙广
美进行了表彰,并奖励24000元,提供周转金50000元,帮助孙广美进
行规划,孙广美的家庭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20亩稻田
丰收在望,40亩鱼池鱼跃蟹肥,近百头小尾寒羊长势喜人,今年可创
产值20万元。纯收入10万元。他们还培植起了养殖大户36个,运销大
户160多个。这些大户,在全乡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促进了专业村
的发展,现在全乡已有各类专业村24个,占全乡总村数的63%。二是
努力提高科技和机械化程度。他们通过与科研单位联合聘请技术专家
等形式,积极引进新技术,努力提高产业链的运行质量。同时,大力
发展农业机械。目前,全乡各大产业的重要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
作业。三是示范带动,做好服务。他们从1994年开始组织机关干部围
绕产业链创办示范服务基地,为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和产供销服务。目
前,全乡已有62名机关干部创办、领办示范服务基地和服务实体。仅
淡水养殖示范服务基地就带起了98个专业户,四个专业村。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