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10.01
【期号】= 1614
【标题】= 同擎这片蓝天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张松
【专栏】=
【正文】=
 

同擎这片蓝天

张松  (1998.10.01)

   同擎这片蓝天
    本报记者 张松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这是一句俗语,是一个真理,是对市和油田齐心协力共同开辟新
天地的准确诠释。
    时光流转十五载,她的光芒依然闪烁在油地结合的理念里,她的
力量仍旧涌动在油洲加绿洲的实践中……任日月更迭,春秋交替,她
在不停地丰富着内涵,在不停地凝聚着160多万黄河口儿女,在共同
的努力和奋斗之下,擎起黄河三角洲这片蔚蓝的天空!
    历史老人曾记下这样的情节:工农唇齿相依,朝夕相处;你为祖
国献石油,我为打油搞服务;十万民工筑海堤,携手并肩战海潮……
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真可谓地土地下一个调,工人农民一家亲。然
而,就在这雄壮的新的黄河大合唱里,也会时而蹦出几个不和谐的音
符:非法经营的“三小一点”,盗窃、破坏生产设施,私接乱拉油田
水、电、气等等,给油田生产带来损失。市和油田的领导都在深思!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油田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大力支持,
东营的振兴也同样离不开油田的带动和帮助,建设美丽富饶的黄河三
角洲是油地双方共同的责任。于是,油地双方在“团结、开发、建设
”的旗帜下,走在一起;于是,油地双方紧扣实施开发黄河三角洲跨
世纪工程这一主旋律,全方位地奏响了共建连心曲,开始了全新的探
索。
    垦利县的县包厂、乡包矿、村包队、人包井以及定井位、定人员
、定职责、定奖惩“四包四定”责任制,广饶县的“无工农纠纷、无
民转刑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三无”活动,利津县的封闭式管理
,东营区的工农联防,河口区的动态管理,这些根治油区治安痼疾的
措施和办法,在不同的油区产生着相同的作用,那就是“油区治安重
中之重、油区治安无小事”,在逐渐地融入千千万万干部群众的实际
工作之中,其生动的体现则是油区的持续稳定和工农关系的日趋融洽
……
    实在是值得高兴!它在延伸,在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它在发展
,在向更丰富的内涵发展。立足东营的现实和未来,我们共居一方水
土上,同在一片蓝天下,就必须从包括油田干部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
的根本利益出发,选择团结而决不能做任何别样的选择。因为团结是
发展的希望所在,油地结合是振兴东营的必由之路。
    “思想向下渗透,工作向实发展。”作为市和油田领导层的又一
决策,正在化作全市人民群众和油田干部职工的共识,化作一股无坚
不摧的巨大能量。思想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一种多层面、立
体式的油地结合的喜人态势正在形成。
    尤其是1996年建立油地双方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以来,一大批事关
东营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重大项目和全市
人民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均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并探索出“治安
联防、项目联办、资金联股、人才联用、生产联营、设施联建”这样
一条确保工农关系融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繁荣的金光大道。
按照“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油地双
方联袂共进,努力在经济共建上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实现了多层次
、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结合,构筑起了具有鲜明东营特色的经济发
展新格局。千余名油田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嫁接到地方企业,数十家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应运而生,一条条城市道路干线得到改造,
一座座工农两利水库星罗棋布,一片片荒碱地变成绿洲,一个个居民
点聚为新城……这一切都是事实,都是油地共建的结晶。有人想做一
个详尽的统计,油田和东营市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各自投入了多少
物力、财力和人力,但是,却始终没有搞得清。物有所值,财有多少
,可千万颗心只澎湃着一个声音——为了共和国这块年轻土地的文明
和富庶。
    十五岁的东营,有了十五年的历程。这十五年里,油田真正成为
中国第二个大型现代化石油基地;这十五年里,地方国民经济总产值
由几亿元骤增到100多亿元,从一个石油矿区城镇发展成颇有现代气
息的滨海石油港口城市;……对于这些,谁又能说,这不是油田和东
营市携手并肩共同奋斗的必然结果呢?!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